首发于 全球财经观察
中国公有云厂商2018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

中国公有云厂商2018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



他们说:看过排名更懂云了……


做这个排名之前,首先需要说明一下这次估算和统计的公有云供应商的业务范围,包括了这些云供应商的公有云、CDN、IDC、私有云、混合云、与云相关的集成项目,共计六项主要的业务,只要存在这六项业务,那么阿明都力争统计在里面,对于那些不具备这六项业务的公有云厂商,就只能按照实际涉及这六项业务的内容进行统计。


可见,实际公布的中国公有云供应商2018年收入利润排名榜单是按照综合业务收入来计算,并非只是纯粹的公有云业务。特此说明,望各位便于参考和理解。


因而,2018年度的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利润统计依然延续了往年的统计方法,即:云计算是一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


对于云计算、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概念,业界也有过讨论,之前2017的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利润综合排名中有过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了。


根据IDC的报告,2017年全球公有云的支出为1072亿美元,2013年公有云的支出则为474亿美元,2013-2017年均复合增速为23.5%。那么2018年复合增长率只会比2017年高,不会低,预估在25%以上。


另外一组全球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公有云收入达到1323.7亿美元,同比增长28.6%。


Gartner针对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的预计,在2018年增长21.4%,达到1864亿美元,高于2017年的1535亿美元,而到2021年将增长至3025亿美元。


此外,预计到2020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603.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7%。IDC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33.2% 。


这些国内外分析机构出台的有关公有云增长情况的预测数据虽然有不少出入,但是可以综合参考,同时参照一下2018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实际表现来看,有的公有云厂商表现翻番,有的表现比较平稳,有的表现增长不是那么高速,因此,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估算应在30%左右。但是,这个数字和阿明实际统计分析的数字有很大的出入,具体数据请继续阅读文后相关榜单。


此外,中国公有云厂商几乎都涉猎了私有云的相关业务,这与全球公有云厂商发展趋势基本吻合。从公有云到私有云,从私有云到公有云,目前来看,中国云用户对此的划分虽然明确,但对两者的部署应用还是非常主观,在很大程度上由用户高层或领导拍板上云的情况居多。


中国用户从对云的初步认知,到逐渐认可云,到应用迁移到云,再到广泛实现云上的应用创新,这样的过程虽然相比北美国家稍微慢了一拍。但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在2018年中国公有云厂商业务的普遍增长,从这个侧面证明了中国用户对于云的采购和认同越来越高。这个大趋势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广泛的企业级用户领域,影响着政府、金融等更为重要行业领域的核心层面。


步步为云,中国的公有云厂商早就看清了这样的事实,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云技术创新的同时,迎来越来越多的市场机遇。


为此,在2018年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BAT的云、来自电信运营商的云、来自传统企业级IT厂商的云……等等,这些云供应商出身虽然不同,目的都一样,都在为中国百行百业的企业级用户、中小用户、个人用户等提供云技术与服务,助力实现数字化转型,迎来业务创新的变革。


这些中国公有云厂商名单,据阿明不完全统计,总计为43家。他们分别是:


中国电信、阿里云、中国联通、伟仕佳杰、腾讯云、网宿科技、华为云、AWS中国、微软云中国、世纪互联、金山云、百度云、用友云、宝之云、Ucloud、平安云、深信服、鹏博士、浪潮云、青云、金蝶云、蓝汛、七牛云、首都在线、神州数码、品高云、紫光云 、太极股份、华云数据、京东云、安畅网络、互联港湾云、比格云、博云、网易云、亿方云、坚果云、时速云、又拍云、乐视云、IBM云、美团云、苏宁云。


那么,有请大家随着阿明的分析评论,来了解一下这些中国公有云厂商在2018年的发展状况,以及中国公有云厂商2018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榜单。希望可以带给大家新的启发与发现。


对于该榜单有争议或有问题,以及建议,请单独加微信群:全球云观察。加群办法:请先加阿明个人微信号(ID:aming1977),注明“姓名、公司名、职务”,审核通过后入群参与讨论。


中国公有云厂商2018年收入综合排名榜单,如下▼







阿明综合评论:

43家公有云厂商总体收入高达1527.46亿元


纳入本次统计分析的中国公有云供应商2018年数量为43家,比2017年的统计数量多了9家,能够展现出来2018年收入数据为41家。按照43家公有云厂商整体收入数据总计来分析,2018年中国公有云供应商总体收入为1527.46亿元,与2017年对比,呈现出年平均增长60.89%的好势头。


不过,从收入占比情况来看,中国公有云厂商2018年收入占比排名TOP5


中国电信

阿里云

中国联通

伟仕佳杰

腾讯云







排名前五位的中国公有云厂商总收入高达1080.37亿元,占据了2018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市场规模的70.73%,相比2017年的TOP5总收入占比61.7%多了大约9%。这充分说明了年收入排名TOP5的中国公有云供应商在2018年的增长情况不错,从而进一步抬升了中国公有云总体市场规模,也抬升了其自身的市场占比。







需要指出的是,2018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排名TOP5中,增加了,而在2017年进入TOP5的公有云中网宿科技已经跌出前五,实际排名为第六。因此2018年统计中增加了伟仕佳杰、神州数码等转型到公有云及相关业务领域的厂商,因而伟仕佳杰也因其综合收入139.47亿元,位列为该排名第四。


TOP10收入占据超过80%市场规模


看完了2018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排名TOP5,那么我们可以再看看中国公有云厂商2018年收入排名TOP10排名情况。具体名单如下


中国电信

阿里云

中国联通

伟仕佳杰

腾讯云

网宿科技

华为云

AWS中国

微软云中国

世纪互联







排名TOP10的中国公有云厂商总收入高达1318.17亿元,占据了2018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市场规模的86.30%。这充分表明年收入排名前十的中国公有云厂商占据了中国绝对的市场份额,再一次彰显了“二八原则”的效应,即只占中国公有云约20%左右的厂商数量,拥有了所有纳入统计厂商整体收入超过80%的市场规模 ,其余80%中国公有云厂商,尽管是大多数,但其总体收入仅仅不到15%的市场规模。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排名前十的中国公有云厂商中,有4家属于或者与国外公有云厂商有关。一旦谷歌云(Google Cloud)、IBM云(IBM Cloud)等公有云厂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发展,那么中国公有云厂商排名前十的格局恐怕又将出现新“震荡”。


收入排名TOP20更值得关注


看完了2018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TOP5排名、TOP10排名,那么我们可以再看看中国公有云厂商2018年收入排名TOP20情况。具体名单如下





2018年新增进入了TOP20磅单的厂商有伟仕佳杰、百度云、用友云、深信服,2017年进入该榜单的七牛云、品高云、蓝汛、首都在线在2018年未能继续入围该排名。




其中排名前20位的中国公有云供应商总收入为1457.42亿元,年收入排名TOP20之外并且在统计之列的公有云供应商总收入为70.04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公有云供应商TOP20总收入占到了整体供应商市场规模的95.41%份额,属于中国公有云供应商市场总体规模的主要贡献者。


年收入增长超过100%的公有云厂商有8家


这43家中国公有云厂商,到底哪家在2018年的收入增长最快呢?


总体来看,2018年这43家中国公有云供应商年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了60.89%,年收入增长率最高的为神州数码高达187.62%,年收入增长率最低的为鹏博士负增长16.99%。


2018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年增长达到并超过100%的厂商有8家,分别为:


神州数码

微软云中国

金蝶云

百度云

AWS中国

腾讯云

华为云

互联港湾云


为此,按照中国公有云厂商2018年收入的增长率TOP10排名情况应该是







从这个表格可以计算出,年收入增长率TOP10的中国公有云厂商,其实际总收入为491.71亿元,仅占市场总收入32.19%的份额。这说明了,年收入增长率排名前十的公有云厂商平均的年收入基数并不高,未来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机会也比较多。


公有云市场总体利润出现转机


中国公有云整体市场规模在2018年依然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公有云厂商在2018年利润情况依然不那么令人满意,但已经出现了转机。


从阿明独立自媒体(Aming)统计的43家公有云厂商来看,可估算和统计出来的只有12个厂商出现了盈利,盈利总额也不大,实际为33.03亿元,相比2017年的19.62亿元,实现了68.35%的利润增长。这就是希望。


可见,中国公有云厂商在2018年的盈利总规模虽然不大,但整体市场的利润年增长情况还是看好,这对整体市场发展带来了积极乐观的光亮。


此外,从中国公有云厂商2018年利润总体排名来看,依然超过了一半以上的厂商无法看到,或者处于亏损、发展期、起步等阶段。


中国公有云厂商2018年利润总体排名,如下



由此可见,2018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与利润整体排名再次证实了,公有云市场发展投入的壁垒越来越大,运营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利润诞生越来越难。


这份榜单的发布,希望可以带给业内朋友、用户以及在公有云市场上长期打拼的一线人员一些参考。


公有云市场依然在发展,中国用户上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而也为从事公有云业务的厂商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随着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迈入多云、混合云的全新阶段,那么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利润排名的榜单又将呈现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拭目以待,阿明也对此密切关注。


以上数据统计,大部分来自公司财报、公开发言和公司官方信息,估算数据与实际情况如果存在出入,请知情的业内朋友多多指正。毕竟这只是阿明个人估算的统计,没有经过任何公司官方认可与确认,仅做业内参考,并在此郑重提醒各位读者朋友:请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

(Aming)











中国公有云厂商

2018年收入与利润整体排名分析




中国电信 482亿元


在2018上半年中国电信公布的财报显示,IDC收入保持20%的增速,云和大数据收入合计增幅达120%。物联网业务加速突破,收入增长近90%,连接数净增近3000万,同比翻番,达到7419万。


此外,财报中还充分强调了联通要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加快突破云产品能力,紧抓企业上云的发展机遇,实现政府云服务和重点行业标杆客户项目突破,确立公司在DICT服务领域的主力军地位。


在纯粹的公有云业务领域,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运营的天翼云包括了云主机、云服务器、云存储、对象存储、CDN、内容分发、大数据、云桌面等一系列产品,和其他公有云供应商的产品定位基本差不多。如果只是计算纯粹的公有云收入,在2017年按照当年数字来看应在35亿元到40亿元左右。


2017年在计算中国电信云业务收入的时候没有将IDC业务算进去,因而其数字当年就不如中国联通。随后得到业内专业人士的分析与指导之后,2018年阿明特别将IDC业务、CDN业务、公有云业务、私有云业务以及涉及与云相关的集成项目业务都算入中国电信的云业务收入,由此综合考量之后估算2018年中国电信云业务收入为:482亿元左右,从而为其正名为中国公有云综合收入排名第一。因此矫正一下2017年按照该统计标准的中国电信云业务综合收入应为410亿元。


不过,如果按照纯粹公有云业务收入排名计算的话,中国电信公有云收入必然还是比阿里云低。


当然,等到5G网络逐渐商用铺开,5G网络带来的改变也将影响到云业务的变化,那么2019年到2020年之间,中国电信的云业务收入预计是否还将发生新的、大的变化,值得关注一下。




阿里云 213.4亿元


2019年1月30日,阿里巴巴发布2019财年Q3财报。财报显示,2018年(1月-12月)阿里云营收规模达到213.6亿元,首破200亿元大关,2017年这部分收入为111.7亿元。


公有云发展时间越长机会就越多,然而在云计算技术相对成熟的当下,时间早已不是拉开竞争的差距。阿里云在2017年收入破100亿元左右,但是亏损20亿元左右,其中有16亿元是股权激励支出,除去这个部分基本接近盈亏平衡。这说明阿里云无论是人才、硬件、生态投入都比BAT的另两位力度要大得多。


在云的投入上,阿里云一贯的作风就是:真金白银,真枪实弹地加油干。


不过,在统计分析阿里云收入的时候需要明确一下:阿里云是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的简称,而不是阿里云公有云的简称。


业内人士分析,如今来看,BAT里面的B、A、T三者的公有云市场规模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而是很大。虽然看到阿里云的增速在减缓,但体量没有缩小的情况下,依然接近100%的增速,不知道百度云和腾讯云怎么去赶超又怎么去拔高?拔苗助长的小动作,终归算不得数。


不过,现在公有云实现高速增长确实越来越难了,特别是阿里云体量大了,后面增速就不容易了。阿里云2018年增速有所减缓,相对于2017年收入,增速没有达到一倍。


曾有人这样分析过,阿里云纯粹的公有云服务收入占比不到一半,CDN和专有云等业务收入加在一起超过了一半。虽然这样的估计有一定的出入,但从中可以看出,阿里云的收入中,CDN和专有云等业务贡献也已经占了重要的地位。


阿里云面临的挑战就是,吃透公有云服务市场绝对份额的同时,进入企业级领域,让阿里云小云(非公有云那部分业务)然后吃掉企业级领域每年保持增长的量、吃掉企业级领域中做得不好的厂商的量。


阿里云进入企业级领域面临的困难是:金融、政府等行业领域需要更专业的专家型咨询,以及这些领域的专业销售(懂行业用户的规则),这些人才队伍的搭建从Dell EMC、IBM、华为等传统IT公司去挖人,还面临这些挖过来的人如何适应阿里文化,如何将行业以前的惯性思维有所更新迭代,升级装入阿里云专有云的内容。


销售和咨询队伍搭建好了,具体实施、部署、服务的队伍也是存在一定的挑战,因为企业用户所谓的私有云和阿里云之前的实施部署方式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


所以阿里云面临一个临界点的挑战:就是在组建好自己的销售、咨询、服务队伍后,在企业级业务还没有完全实现高速增长前,其面临的压力必然不小。当然,压力大,机会才能大。


几乎所有地球人都看重的大趋势,各行各业都在云化。但这将会云化成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就看行业自己的特点和发展了。因为用户的业务不同,也不可能“霸王硬上弓”强上公有云。


最后还是会分化成两个用户阵营,如现在的新旧IT一样。一部分公有云应用占比主要的用户;一部分私有云应用占比主要的用户。可是,想要用户一半一半地采用公有云或私有云,就很难办到。因为实际情况和想当然必定大不相同。


最终依然要看企业用户应用中涉及的具体业务,哪种业务应用占比高,自然会不得不采用哪种云,或是公有云,或是私有云,或是混合云。


当然,对于公共云标杆企业阿里云来说,2018年总体收入即然实现超200亿元的目标,那么2019年将面临更大的目标任务和增长挑战。希望这一切都可以化作未来这一年中阿里云发展奋进的动力。




中国联通 154.3亿元


联通在央企混改之路上成为排头兵,改制的进程不断加快,其收入与利润也得到了很好体现。


在公布的可见的数据方面,2018年上半年,联通服务收入13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净利润59亿元,同比劲增145%。中国联通新兴业务保持规模快速增长,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规模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39%。


从该财报数据可以看到,云计算业务是产业互联网业务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云业务必然低于117亿元。这只是2018上半年情况。


按照联通制定的战略2020年产业互联网收入占比达到15%,那么2020年产业互联网收入将超过450亿元,目标固然远大,压力虽然不小,但中国联通对于云计算、大数据及相关业务的重视也备受关注。


在联通看来,运营商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有先天优势,机房带宽资源、数据资源充分,在中国联通混改之后,自然可以突破体制限制,完善政策规范,联通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应用服务有望得到快速落地。


作为目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云业务,联通在这方面自然不落人后。针对联通云服务的发展,2018年加强了在“云+智能网络+智能应用”政企新融合营销模式转型。同时,在中国联通的主导下,也进一步加快了云际智慧成立与运营的步伐。此外可以看到,中国联通与网宿科技共同出资成立的云际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从当初的合作愿景可以看到云际智慧将专注于CDN、边缘计算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目前网宿科技持有42.5%的股权;联通创投持有42.5%的股权;网智通持有云际智慧15%的股权。


在多层面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阿里巴巴集团、腾讯、百度都进入了中国联通新增的13名董事会成员名单之中。虽然当前在纯粹的公有云服务业务上中国联通做得还不够好,但相信中国联通混改之后,在云计算整体业务这个方面将发生更大的变化。


由此,按照2017年包括云计算在内的产业互联网收入情况来看,IDC业务收入超过105.4亿元,云计算业务超过4.7亿元,同时在物联网方面获得了超过14.1亿元的收入,在IT服务上也获得了33.19亿元的收入。


按照2017年的统计计算方式“云计算+IDC包括CDN”收入算作中国联通的云业务收入,为110.2亿元。参考一下这组数据,相比2017年,2018年的产业互联网收入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40%。那么,2018年的云业务收入自然估计超过了40%左右增长,估算为:154.3亿元。最终的数据大家可以参考不久后会公开发布的中国联通财报数据。


可见,在混改不断进行的2018年,中国联通在云业务方面依然保持了比较好的增长,稳住了阵脚,为以后即将成为其产业互联网中核心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伟仕佳杰 139.47亿元


伟仕佳杰集团2018年云计算和大数据板块的业务收益大幅增长54.2%至163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39.47亿元,占集团总收益的26.1%。伟仕佳杰2017年在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业务方面收入为105.5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90.32亿元,占总收入的约五分之一。


伟仕佳杰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云计算解决方案事业部,2016年成立伟仕云安,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


作为定位科技产品供应链及解决方案平台,伟仕佳杰在香港上市,财报显示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业务增长来自几个布局的影响。一是,伟仕佳杰发展了伟仕云安提供一站式云数据服务。二是,伟仕佳杰信息服务致力于中小企业的IT资源整合。三是,伟仕通供应链负责全数字化立体物流服务。四是,清控伟仕业务面向产业并购与投资。


请注意,这里统计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包括了伟仕佳杰配合大数据云计算及创新科技对软硬件服务的新需求,也就是包括了硬件、软件和服务内容。目前来看,伟仕佳杰与京东云达成了战略合作,在2018年伟仕佳杰成为AWS原厂授权培训中心,在2019年伟仕佳杰也成为阿里云全国总经销商。


在私有云方面,伟仕佳杰与VMware、Nutanix、Veeam、Zerto等厂商合作,而公有云合作伙伴包括AWS、Azure、甲骨文、华为、Office365、青云等。可见,伟仕佳杰对于云计算业务的诉求比较早,布局也比较全面了,可望未来在这个业务上的发展会带来更大的业务贡献。




腾讯云 91亿元


在2018年之前,阿里云比后面5个公有云供应商年收入加一起还多,但2018年就不一定了,因为腾讯云在2018表现得十分疯狂。


从2018年已经公布的前三季云服务的收入近60亿人民币来看,2018年第三季度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逾一倍,其中付费客户数量实现了三位数百分比增长。这必然为第四季度的收入奠定了很好的用户基础,有望取得如第三季度相似的增长结果。


为此,可以预见,2018年第四季度必然会高于第三季度的收入,按照现有的数据阿明不保守地估算,2018年腾讯云整年收入应在86亿元左右,与2017年同比,接近翻番的目标。但是按照最新腾讯财报显示,腾讯云收入实际为91亿元。


从2017年腾讯云在云服务方面主打垂直领域包括网络游戏、视频云服务等业务,到2018年已经扩展到企业级用户领域。


按照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的目标,腾讯云的服务业务要发展成为集团的主要营收。


因而,在2018年9月,腾讯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重大架构调整,并成立了新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并进一步强化腾讯云在腾讯集团中的战略地位。从而让腾讯云成为腾讯发展产业互联网的“信息能源发动机”。


由此来看,腾讯云的迅猛奋起,必然成为了BAT中的奋起直追的第二名,虽然距离阿里云还有那么长的距离,但这样的势头确实值得关注。


此外,业界盛传,腾讯云为了扩大业务增长的势头,还在与合作伙伴合作上实行了更为彻底和密切的策略,包括在业务与销售合作上成为更亲密的伙伴,这样更利于腾讯云整体业务的高速增长。当然了,高速增长的云业务也包括了私有云、公有云、CDN等业务,私有云里面自然也就包括了销售软件与服务以及服务器硬件等收入了。


发展私有云业务,这是当前所有公有云供应商的策略和大事,占领现有客户基础上,进入to B领域也正在成为公有云供应商的大趋势。




网宿科技 63.37亿元


在2018上半年里,公开信息显示,网宿科技平台规模及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连续两个季度实现业绩同比正增长,营收达30.59亿元,同比增长25.29%。再看2018年前三个季度财报显示,营业收入为46.32亿元,净利润为6.13亿元。


按照现有的情况分析,在2018上半年网宿科技提速了海外平台方面的建设,加快了与以及CDNW、CDNV在技术研发、资源、业务上的深度融合。截至2018上半年为止,网宿科技全球网络节点覆盖了70余个国家及地区。而在上半年整体收入构成中,其CDN业务占总营收比例为92%,营收达到了28.18亿元,可见网宿科技的营收依然依靠CDN来贡献。


不过,因为网宿科技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也加多了,在2018上半年中,网宿科技投入的研发成本达到3.45亿元,主要用于推出智慧云视频平台,完成从视频识别、处理、分发到播放的全链条产品AI智能化。此外还上线了洛杉矶、新加坡、日本三大安全节点,持续加大云安全领域的布局投入。这些投入和布局,为网宿科技2018年下半年迎来更加稳定的收入奠定了基础。


综合这些因素,可以预见网宿科技2018年整年收入估算应在65亿元,净利润估算应在8.5亿元左右。但是,在2019年2月底,网宿科技发布了公开的2018年度业绩快报,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3,746.0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268.98万元。可见,实际的业绩数字比阿明估算的要低一些。


此外,有媒体评论指出,网宿科技的发展有两个方面需要再次注意一下。一方面重点在CDN、云安全、云计算等业务领域及海外市场深耕细作、持续开拓,实现业务量及营业收入同比继续保持增长。另一方面深化边缘计算平台的建设,着眼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的下一个互联网发展机遇,建设“面向边缘计算的支撑平台”,打造智能网络,深度参与并助力智能社会发展。


由此可见,作为中国CDN的王者,网宿科技的业务正在不断转型,虽然CDN还依然是主业,但可以让大家看到网宿科技在转型上的动力与举措,只是在转型投入上还需要加大。当然,网宿科技与中国联通的合资合作也算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尝试,未来可以多多关注一下双方合作的业务发展情况。




华为云 64亿元


在2017年公布的华为云伙伴总数超过2000家,年销售收入为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2亿元左右,在2018年公布的云服务合作伙伴6000家,在2018年云合作伙伴增加到3倍之后,同时看到华为公开财报显示2018上半年华为云收入增长7倍,以此类推,华为云在2018全年还是必然增长迅速。不过,华为云合作伙伴的单个贡献额并不大,这点需要考虑进来。


此外,2017年比2016年收入增长3倍的速度,那是因为2016年的基数实在是小。2018年华为云在战略、部署与推广上的加强,看似有能力实现比2017年多3倍左右的收入了。但是,在结合阿里云、腾讯云等竞争对手在国内的市场增长情况来看,华为云2018不太可能比2017增加3倍,打下一些折扣是自然的。


根据这四个因素的估算,华为云2018年全年收入应在64亿元左右。


按照业内人士分析,华为云包括海内、海外云服务业务综合来看,华为云在欧洲合作的电信运营商,我看也有不少机会。2018年华为云全年收入逼近60多亿元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从2017年正式宣告进入公有云领域之后,华为云不仅在国内大量宣导AI+云的战略,同时在欧洲等地采取了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战略,从而迅速扩大了华为云的市场影响力和对用户的触角广度。多层面的战略,遍布全球的发展眼光,帮助华为云在2018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与收入。


综合这些表现来看,这里估算华为云在2018全年总收入应在64亿元包括了整合内部IT产品线、软件等与云相关的技术和产品的收入,这样的统计和估算方式同样适用于其他公有云友商。




亚马逊AWS中国 39.7亿元


AWS在中国已经由两个授权合作伙伴在合规性运营其在中国的云业务,对于AWS在中国的业务情况需要参考该两家授权伙伴的收入。一个是光环新网,一个是西云数据。


2018年AWS在全球的业务收入发展非常快,依然是全球公有云领域的老大,无论是云技术还是云市场份额方面,AWS始终稳居头把交椅。


西云数据代运营的AWS在中国开设的第二家云计算数据中心宁夏云区域在2017年12月底正式上线,正好到2018年底整整一年。


宁夏西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目前的主要业务包括了AWS云宁夏区的代运营和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


不过,AWS宁夏数据中心的运营主体是亚马逊宁云技术服务(宁夏)有限公司,从2014年公司注册时的首任董事长Adam Noel Selip,到2016年的David Michael Hudanish,再到2017年的李东胜,再到2017年9月开始任期的姚骁,董事长的频繁更替足见AWS宁夏数据中心的发展坎坷。不过,这几位董事长都曾经任职AWS或亚马逊的高管。


Adam曾任职AWS全球销售和营销负责人,2016年8月离职。


David曾任职AWS全球法律顾问,2018年9月离职。


李东胜曾任职AWS大中华区战略策划发展总监。


姚骁曾任职卓越亚马逊的副总裁。


这些情况表明西云数据代运营的AWS宁夏区域业务在2018年已经稳定为用户提供服务了。那么其2018年营收可能达到多少呢?可至今是一个秘密。


通过几个点来分析:AWS中国(宁夏)区域开通后,同配置的实例价格比北京区域便宜,一年预付价格比北京便宜33%,部分实例价格比AWS中国(北京)区域降价近40%。降价自然可以吸引一部分用户进入AWS宁夏区域,但由于西云数据的整体实力与技术能力要比光环新网低一个档次。


中卫网信办提供给投资者的数据显示,2015年,亚马逊宁夏项目首期投资15亿元,部署900个机架,安装服务器3.5万台。预计2016年将在中卫产生云服务收入10亿元,税收0.85亿元。虽然最后到了2018年才正式对外上线提供云服务,但按照当年中卫网信办的预计,其实到了2018年这部分的收入也多不到哪里去。一是云实例价格比北京区便宜;二是新区域开服因技术原因用户增加速度没有想象的快。可见,2018年AWS中国(宁夏)区域收入不会超过10亿元。


光环新网在2017年以20亿元收购了亚马逊通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相关经营性资产,强化了在公有云市场的目标。当时公司预估2018年营收将达到58.9亿元,该预估的数字比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多出了近18亿元。按照实际公告的财报数据60.6亿元来看,实际2018营收比2017多了近20亿元,同比增长48.75%。


因为主营业务包括了云计算及相关服务和IDC及其增值服务,其中公告中显示云计算服务收入占全年总收入70%以上,也就是说大约42.42亿元左右。但是这42.42亿元包括了AWS云北京区的业务、光环有云云增值和混合云、无双科技SaaS云、中金云网私有云四个部分。财报并没有公布具体的AWS云北京区的业务收入。但是按照2017年AWS云北京区业务收入占光环新网云计算业务总收入的70%左右来估算,那么计入光环新网的AWS云收入大约为29.7亿元。


因为光环新网2017年收购了AWS北京资产,因此这29.7亿元可以作为AWS云北京区域的总收入了。


结合业界透露2018年AWS在中国的营收取得高速增长的情况,AWS中国2018年营收比2017年翻倍是很有可能的。那么,宁夏区域+北京区域的总收入也就预估在了39.7亿元,这个数字作为AWS中国2018年营收也就比较合情合理。此外,在2017年AWS中国利润估算为5亿元,2018年发展更佳,那么2018年利润估算为11亿元。




微软商业云业务 35.6亿元


在2018年,世纪互联与微软续签了Azure合作协议,在中国还是世纪互联独家授权,当然也包括了其他三项与微软商业云相关的业务,只是到目前为止微软Dynamics 365还没有完全在中国落地,计划在2019年实现微软Dynamics 365的中国落地。


在2017年估算微软商业云的中国业务收入为14.5亿元,按照世纪互联财报中公布了微软云在中国2018年前三季度中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预见微软云在中国2018年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


不过需要明确一下的是,微软商业云业务包括在线Office 365、在线CRM&ERP服务Dynamic 365、Power BI和Azure等产品,不仅仅是指Azure。


另外,启迪控股高管王世琪在2018年2月就宣布入主世纪互联,从而被任命为公司联席CEO兼总裁,并且启迪控股通过其关联投资方将持有世纪互联约21.4%的股权,拥有约51.0%的投票权。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世纪互联高层的权力与权利调整,并没有影响微软云在中国2018年的发展。


世纪互联在2018年前三季度平均每季度营收增长13%左右,主要贡献源自两个方面,本质上就是IDC业务和代理的微软云业务。即:现有及新增客户对数据中心服务的持续上升需求,微软云在中国的扩张而不断增长的云计算服务。


由世纪互联代理运营中国的微软云业务之后,Azure在中国大陆属于独立于微软云全球运营的公有云平台,与全球其他地区由微软自己运营的Azure云服务在物理和逻辑上独立。所有用户数据、处理这些数据的应用程序,以及承载世纪互联在线服务的数据中心,全部位于中国境内。目前Azure在中国的数据中心位于上海和北京两个地方。


先看微软云全球的情况,按照微软最初的计划,到2018年末,微软云计算相关业务的营收将达到200亿美元。而在2018年初微软云计算相关收入就超过了200亿美元。


业内人士对微软云全球发展的分析为:微软云包括了IaaS、PaaS、SaaS非常全面和完整的云生态体系,微软自身的企业客户资源作为云发展的基础,加上公有云业务和企业级产品形成了无缝对接。可见微软云的崛起也是有原因有底气有根基的。


根据微软发布的2018财年Q1财报(2017年7-9月),其营业收入达到245亿美金,同比增长12%,运营利润达到77亿美金,同比增长15%。云服务年化收入达到204亿美元,超出200亿美元的既定计划。但是2018财年第一季度属于自然年的2017年内,按照本次统计可参考的时期应该为微软2018财年Q3财报(2018年1-3月)到2019财年Q2财报(2018年10-12月),这些数据可作为估算微软云表现的参考。


中国作为微软云在全球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增量市场,其价值越来越明显。世纪互联+微软云,成为了国际云服务在中国合法合规运营的成功模式之一。


在2017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2017微软技术暨生态大会(Microsoft Tech Summit)上公开了一则关键消息: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将在2018年伊始完成三倍扩容。


三倍扩容之后,必然会提升Azure在中国公有云市场的份额。


为此,综合世纪互联与微软公司两者的公开信息,可以预判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商业云业务在2018年的整年营收估算应为35.6亿元。其中包括了Office 365、Microsoft Azure、Power BI三部分业务在中国获得的良好增长情况。只不过业内多位人士分析,微软云中国的业务依然属于运营亏损状态,然而阿明分析,即然Office 365进入了微软商业云的收入,虽然Azure亏本运营,但总体的微软商业云在中国的业务应该处于盈利状态,对此阿明抱有与业内人士不同的预估和观点。


此外,这里需要进一步明确一下,上海蓝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属于世纪互联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微软云以及其他品牌云和相关业务运营。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上海蓝云业务收入不是全部归入世纪互联的营收,因为微软云这部分的收入需要世纪互联与微软之间按照当初授权协议分账,业内人士透露世纪互联从上海蓝云的微软云营收分账比例大概在15%到20%左右,具体比例目前没有公布,这里折中估算一下按照17.5%来计入。那么世纪互联实际可以从蓝云的微软云收入中获得6.23亿元。


此外,微软商业云业务在中国2017年利润估算为3.5亿元,按照2018年的增长势头,其利润估算为8亿元,利润增长也十分喜人。




世纪互联 33.5亿元


首先从其2018年公布财报的报告显示,世纪互联2018年第三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8.701亿元(约合1.267亿美元),与2017年同期的人民币7.593亿元相比增长14.6%。净亏损为人民币2789万元。Q2季度世纪互联净营收为人民币8.283亿元,与2017年同期的人民币7.434亿元相比增长11.4%,运营利润为人民币5150万元。一季度净营收人民币8.00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7.067亿元相比增长13.3%,净利润为人民币3470万元。


可见,2018年前三个季度中,世纪互联每个季度的营收都呈现了增长,平均增长在13%左右。虽然利润依然还很薄弱,但是可以看到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都出现了利润,只是从第三季度开始又出现亏损。再参照一下2017年第四季度的营收7.76亿元的数字,预估2018年第四季度营收应在8.76亿元左右。因此,按照这样的数字预估世纪互联2018全年营收应该32.8亿元左右,同时再参考权衡一下世纪互联公司预计的数字,2018年全年净收入将达到人民币33.7亿元到人民币33.9亿元。为此可以折中一下估算的数字,那么世纪互联包括IDC+CDN+微软Azure等业务的2018年营收全年应该为:33.5亿元。


这个估算的数字与2017年整年营收数字稍微少了4000万元,基本保持持平的状态。按照第三季度的利润表现来看,到第四季度估计应继续为亏损,这对于IDC业务占据了世纪互联比较重要位置的情况下,也是正常的事情。




金山云 22.18亿元


金山软件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金山软件旗下的云计算业务金山云营收4.19亿元,同比增长56%。


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金山云营收达4.687亿元,同比增长54%。


从该两个季度的财报可以看到,金山云2018年上半年营收8.87亿元,运营亏损3.33亿元。


然后继续看季度财报:金山云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达到6.033亿元,同比增长68%。


到阿明撰写初稿时,还没有看到金山云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发布,但是可以从2018年整体业务表现,和2017年第四季度的数字联合估算出一个基本靠谱的数字。


金山云在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为人民币4.019亿元,同比增长57%。同时参照一下金山云公布2017年财报数据总收入为13.33亿,同比增长81%。


参照这些数字可以预估,2018年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应该不会低于50%。将2018年前三个季度的云收入财报显示同比增长率取一个平均值为59%,这个数字基本和2017年相对比2016年有所靠近,基本符合金山云2018年的业绩走向。由此估算出金山云在2018年第四季度营收为人民币6.40亿元,因而可以得出金山云2018年收入为21.31亿元,同比增长60%。


然而,在阿明基本要完成稿子后半部分撰写的时候,金山公布了2018财报,其中我最为关注的金山云2018年营收为22.18亿元,2017年为13.33亿元,显然是增长了66.4%,与之前阿明的预估差距不是太大。


从公开消息可以看到,金山云对To B的疯狂度,并不亚于其他诸如BAT云。


比如,在政务云方面,金山云2018完成了超过200个信息系统上云,也中标了2022年冬奥会和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相关政务云。此外两项重要的政务云大单是金山云在2018年再次中标北京市电子政务云三期项目,以及人民网“在线通”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云服务。


在金融方面,金山云搞定了与华泰证券、方正人寿等证券用户的合作;在医疗领域,金山云推出医疗健康信息系统CloudHIS,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全国十几个省市的100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上线,为20000多个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签约服务平台,覆盖数千万人口。


在工业制造领域,金山云与鞍钢联合发布工业云平台“精钢云”,将鞍钢最佳实践以云的方式向行业输出。


也就是说,金山云不仅在依靠金山软件内生态的资源输出云服务,同时在to B领域的开拓上,2018年也获得了在政务云、证券、媒体、医疗、制造等行业上的典型用户,这些典型用户必然将成为金山云为更多行业用户输出云服务的标杆与旗帜。也由此可以预见,在2019年中金山云将会继续保持现有的增长速度发展,至少不会低于60%的营收增长。


至于利润如何,目前来自业内的多方消息显示:金山云依然亏损。只是背靠金山软件、雷军为首的财团支撑,当前的亏损情况不会影响后续的发展,属于正常表现。




百度云 21亿元


百度云在2018年第四季度实现了11亿元的收入,那么2018年估算在40亿以内。同时前三个季度中应该每个季度的收入都没有超过10亿元,一旦超过的话,必然百度云会对外宣布,毕竟是显著的成长。因而只有在第四季度实现了10亿元收入的突破时自然才看到百度云第一次公布季度收入数据。


当然,从第四季度收入反推前面三个季度的情况,加上这样的分析,估算前三个季度每个季度的收入不会过5亿元,参考一下2017年全年3亿元收入的数字,就算这三个季度中每个季度都能达成如2017全年一样的收入,那么2018前三季度也就在9亿元左右,因为有了2017年的基础,2018年势必会有所增长。由此综合估算2018前三季度加在一起应该不会过12亿元,这里估算暂且就为10亿元。


由此而来,不保守地估算,2018年百度云全年收入在21亿元左右。这样的收入水平相当于2017年华为云与亚马逊AWS中国收入的中间位置。


百度云在2018这一年中,走的路并不崎岖,坚持在AI上寻求自己的发展特点。然而,就在百度云如此作为的同时,业界所有的公有云都讲AI与公有云的结合战略,因而百度云在自身发展策略上也就没有显得独具特色了。


融入公有云的中国大趋势,这样的策略虽然不算得有多先进,但至少凭借融入的姿态,可以顺应潮流的能力,也可以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的。况且百度云还拥有百度自身生态上的先天优势,加上在2017年就开始了百度“All In AI”的大战略,这对于李彦宏来说,应该说是一次全新的业务机会了。


当然了,在搜索引擎领域的长期积累,百度同时也拥有大数据领域的有利资源,加上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真金白银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如果可以实现三者最终有机结合,这当然是百度云的最佳出路了。


因此,百度云在2018年的大战略没有变,依然在走2017年的老路,同时针对用户的公有云服务提出了故障百倍赔偿的承诺,这对于公有云行业出现系列故障事件起到了稳定用户军心的效果。


最终,还是要依靠百度云自身的技术实力去实现这样的承诺。


由此而言,2017年、2018年这两年百度云的发展,可谓在折腾中赢得认可,在迷茫中寻找快乐,在跟随中获得发展。这一切,是那么的自然,但又那么的百度。业内人士曾评论:“熊掌云”自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此外,据李彦宏透露,百度云业务在2018年第4季度营收比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的两倍还多。那么可以猜到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5亿元左右,按照2017年整体情况估算全年10亿元左右。那么之前阿明估算2017年百度云营收3亿元就与实际有所大差距了。这里借此校正一下。但是2018年增加到了21亿元,增长率达到了110%。百度云与BAT的另外两位公有云供应商而言,其收入还是低得多。


因此,在公有云领域,百度云目前还不能与阿里云、腾讯云对等论天下。以BAT身份来看,百度云的发展还是很不够的,差距比较大。这意味着2019年百度云将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但是看到当前百度云在研发、运营、销售等层面的配置情况来说,要实现在公有云领域的BAT地位,恐怕还得需要一番“寒彻骨”的调整与变化,百度云才能迎来2019年在公有云领域的新收获。



用友云 20.94亿元


用友云的服务收入情况,参考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财报就可以了。


2018年报披露情况显示,2018年用友网络实现营业收入77.03亿元,同比增长21.4%;净利润为6.12亿元,同比增长57.3%;软件业务收入55.79亿元;云服务业务收入20.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同比增长72.91%,其中不含金融云服务的云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8%。2017年云服务业务收入为12.11亿元。


可见,依托用友软件长期的行业影响力与资源积累,用友云上线之后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云ERP产品U8 cloud为企业提供集人、财、物、客、产、供、销于一体的云ERP整体解决方案,带来了很好云业务收入拉动。


从用友云的客户维度来分析,大中型企业收入8.13亿元,同比增长112.4%;小微企业收入0.38亿元,同比增长42.9%。云服务业务累计注册企业客户数467万家,累计付费企业客户数36万家,较2017年年末增长55%。


用友云平台服务(PaaS)的中台价值凸显,其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三位一体的中台战略,赢得了中兴通讯、三一重工、绿城等标杆性客户,实现快速增长,收入达到2.32亿元。


用友金融云服务业务在2018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收入,其中2018年支付服务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81.8%;互联网投融资信息服务收入10.88亿元,同比增长51.8%。


此外,云服务研发投入占总投入的48.3%,用友集团对用友云的重视度十分高,毕竟已经看到了如此大规模的发展速度,未来能否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值得进一步关注。




宝之云 13.2亿元


宝之云IDC整体项目共计拥有18000个机架资源,使其成为国内一线城市中最大的单体IDC项目。宝之云IDC分为一、二、三、四期项目,其中,宝之云(一期)数据中心是由宝信软件独立设计、规划并建设,于2014年4月成功交付合作伙伴上海电信,最终用户为阿里巴巴。


宝信软件宝之云IDC三期项目位于宝钢罗泾厂区成品仓库内,建设规模约4000个机柜,在2018年底全部交付使用。


目前,宝之云IDC客户包括了电信运营商、阿里巴巴、腾讯、中国海关、上药集团等企业,为这些客户提供了共享模块式机房,具有集中部署、按需分配、弹性扩展,以及节省建设、运营成本,实现绿色节能的特点。


四期9000个机柜将于2019、2020年陆续建成。宝之云IDC一到四期共有27500个机柜,满产对应业绩10.4亿。


也就是说在2018年,宝之云IDC项目依然成为了其主要收入,同时还有SaaS服务,IaaS基础架构服务,PaaS大数据存储服务。不过,宝之云IDC收入隶属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由此参考宝信软件2018年1-9月的财报营收为3,835,582,152.93元(38.36亿元),与2017年同比增加20.27%。此外,这期间的研发费用为3.64亿元,可见宝信软件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还是非常重视。

结合2018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业绩预计增加2.2亿元到2.6亿元,同比增加51.73%到61.14%。业绩预增主要受益于公司宝之云 IDC二期、三期项目上架机柜 数量增加,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由此可以预估2018年宝之云IDC项目收入应该在8亿元左右。再加上SaaS、IaaS、PaaS以及一部分企业私有云业务,估算2018年宝之云收入应在13.2亿元,同比增长明显。




UCloud 11.87亿元


UCloud在2018年的表现还是不错,在公有云领域的增长表现比较稳定,在私有云、混合云业务方面却十分活跃。参照一下在2017年的表现,业绩被业内传说早已突破了10亿元,但实际上却在2017年并没有突破这个数字。


从UCloud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顺利地走向科创板上市来看,按照上市的规则要求,UCloud与此同时也公布了2016、2017和2018连续三年的营收和利润。


2016年营收为5.16亿元,净利润为亏损2.11亿元;2017年营收为8.40亿元,净利润为0.59亿元;2018年营收为11.87亿元,净利润为0.77亿元。


回顾一下2017、2018UCloud的业绩变化,之前在IDC报告中,2017年上半年UCloud以5774万美元也就是折合人民币3.88亿元营收排名第五,占中国公共云市场份额的5.5%。阿明对UCloud的2017年营收估算为15亿元,这个数字现在来看,和实际销售情况差距不叫大,属于高估了UCloud包括了公有云、CDN和私有云收入的营收情况。


不过,在2018年,UCloud的CDN节点超过了500,海外建立了29个数据中心。节点数比2017年有所增加,同时在私有云领域的产品也更为完善与丰富。


2017年12月,UCloud完成对UMCloud的外资股份收购,UMCloud成为UCloud的全资子公司。UMCloud主要开展私有云业务,这部分收入也将计入UCloud2018年的总收入。然后2018年4月,UMCloud与容器公司数人云正式合并。也就是说在私有云业务领域,UCloud更为丰富和强大了。UMCloud+数人云这部分业务也进入了UCloud2018收入。


UCloud CEO季昕华多次公开强调其云服务专注中立与安全。这些条件必然可以带来UCloud赢得更多的收入。


自2017年起,UCloud一直聚焦于以CBA(Cloud、Bigdata、AI)战略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在2018年的TIC大会上,Intel、IBM、Cisco、浪潮、百度安全、GrowingIO、神策数据、MobData等合作伙伴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可见UCloud中立的定位有利于自身业务与产品的丰富,有利于市场生态的强大。这些都是给营收实现加分的利好。


随着UCloud上市在即,以后每年的营收和利润可以直接参看财报,不用阿明再费尽心机地估算了。真好。




平安云 11亿元


纵观金融行业,科技转型早已成了金融行业的大势所趋。基于平安科技的整体资源,目前推出的比较成功的子业务群和产品包括移动支付平台壹钱包、普惠金融龙头陆金所、互联网保险龙头众安、医疗领域的平安好医生、汽车领域的汽车之家、金融一账通、以及平安医保科技等。目前这些创新业务中出现了四个独角兽企业为陆金所、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金融壹账通。


其中,平安医保科技、金融壹账通的估值分别达到了88亿美元、74亿美元。2018年5月4日,定位AI医疗科技的平安好医生在香港挂牌上市,目前市值485.09亿港元,2018年全年平安好医生实现总收入33.38亿元。


可见平安科技在针对平安集团自生态业务的成长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平安自身的业务转型也是基于平安科技的技术积累之上,为此,在2018年平安金融云更换了一个更简便的名字叫:平安云。平安云也是基于中国平安集团整体战略的框架在发展。目前来看,中国平安基于自身的金融主业,依托自身擅长的领域,构建了五大生态圈包括了: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及智慧城市服务。


因而,平安云隶属平安科技旗下的业务群,也是基于平安集团五大生态圈而构建自身的业务框架,并且也是基于这五大生态圈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去提供云服务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平安云为客户提供的是云服务解决方案,而不是提供纯粹的公有云服务,这就是平安云的出发点与目的和其他现有公有云供应商不同之处吧。


梳理一下平安云基于这五大生态圈构建的云业情况。


其一,金融云,目前包括了银行云、保险云和投资云,在2018年上线金融机构客户超过了100家。


其二,医疗云,目前包括了PPP(Patient-Provider-Payment)开放平台,覆盖了超过2500家的医疗机构。


其三,汽车云,目前包括了汽车经销商云,主要上线汽车经销商超过10000家。


其四,房产云,目前包括了建管云、租房云、地产云,覆盖了超过50个签约城市。

其五,智慧城市云,目前构建了1+N智慧城市平台,上线城市达到了7个。


基于这五大生态圈的云业务构建,早在2017年平安专利累计申请数高达3030项,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平安专利累计申请数高达4418项,其中平安云现在已经获得了超过400项云计算核心科技专利。中国平安副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兼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对外公开表示,未来十年平安计划投入150亿美元(约1000亿人民币)进行科技研发,也就是每年100亿元用于科技研发。就2007年到2017年十年间已经投入了500亿元用于研发。可见,平安发展目标一直十分远大,未来锁定在了全球TOP10科技公司位置上。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专长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研究。因此,在针对云计算、区块链、AI、安全、大数据技术领域的投入,未来平安科技都将会进一步加强,这是提升平安云未来竞争力的基础和原力。


只是,平安集团没有对外明确对于云计算的研发投入将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目前云计算与AI、区块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云计算为AI、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基础架构和算力,必然也将成为平安科技投入研发中的重点领域。


到目前来看,平安的科技板块包括了10家公司,这10家公司业务之间也有云技术的支撑,因此对于平安云的2018收入情况,可以参考这五大生态圈构建的金融云、医疗云、汽车云、房产云、智慧城市云的具体表现。在2018年10月看到的消息称,平安云的云计算服务直接服务的企业客户数超500家,因为平安云基于平安集团整体行业经验,目前可以满足超过60项的行业合规要求。


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智能投资云等与智能金融云相关业务目前归属与金融壹账通,当然金融壹账通SaaS云平台基础也是基于平安云而建。业内信息透露,2018年金融壹账通的收入在10亿元左右。


不过,平安云当前的主要业内构成,还是以服务平安集团内部子公司,已覆盖集团95%以上的专业子公司、支撑80%以上的业务系统投产,服务方式包括了内部云、公有云、专有云+私有云的多元解决方案。即然,“All in Cloud”成为了平安集团未来发展的根基,因此云业务将成为平安创新发展的动力。平安云也将从中获得更大的机会。


整合2018年平安云的整体表现,以及与平安云相关联的平安集团子公司的表现,可以估算出平安云2018年收入应在11亿元,目前处于亏损投入发展阶段。此外,业内消息传出,平安云的研发团队将有望扩展超过6000人。




深信服云计算 10.5亿元


深信服2018年度的财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为32.24亿元,相比2017年的24.72亿元同比增加了30.41%。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3亿元。


在2018年,深信服安全SD-WAN2.0获得由中国信通院颁发的《可信云·SD-WAN解决方案评估证书》,成为国内首家SD-WAN解决方案产品型认证厂商。


同时在2018年深信服在云计算业务拓展上,托管云与超融合架构下的企业云成为了重点,依托超融合中国市场排名第三的位置,因此在企业云市场上的发展上也得益颇多。


按照深信服上市招股书的公开信息,2015年、2016年、2017年,深信服云计算业务收入分别为7193.33万元、22139.89万元、54455.64万元,其中2016年较2015年增长207.78%、2017年较2016年增长145.96%。同时,深信服云计算业务的毛利率在在这三年中分别达到了51.23%、57.15%和53%。不过,2018年财报里面没有公布云计算业务的具体数据,但增长速度必然不低。


2017年阿明估算深信服云计算业务收入为4亿元,和官方公布的数字相差1.4亿元左右。


结合一下,深信服2018年中报数据,云计算板块实现营收2.88亿元,同比增长84.45%,增速明显,源自超融合市场带来的重大贡献。同时,2018年按照深信服积极推进云计算业务和技术更新的节奏,增长趋势明显,估算2018全年云计算收入应该在8亿元左右,保守估算为8.5亿元。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深信服云BU收入包括了超融合、桌面云和应用交付AD产品三个主要方面。因此,按照这三个方面收入总和来估算深信服的云计算收入,那么2018年云计算业务收入应当在10亿元左右了,这里估算为10.5亿元。深信服整个云BU的净利润估算为0.8亿元。


按照最新的战略来看,未来深信服的业务版图将包括三大板块:安全、云计算和基础架构,但2018年主要在围绕安全和云IT展开。2019同时发布最新企业级分布式存储aStor-EDS。可以预见,在2019年深信服云计算部门的收入必然会出现很高的增长。




鹏博士 10.16亿元


鹏博士就是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企业,截止2018年8月31日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报显示,其营业收入35.2亿元,同比下降17.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0亿元,同比下降35.91%。


虽然营收和利润都在出现同比下降,但在2018年鹏博士前三季度运营结果来看,依然出现了净利3.4亿元,与2017年同比降少了43.62%;2018年1月到9月的营收总共为52.32亿元,与2017年同比也下降17.01%。


也就是说在2018年前三个季度中,鹏博士的收入和利润与2017年同比都在减少。


按照这样的趋势,估算2018年第四季度也很大的可能与2017同比营收下降17%左右,而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为18.65亿元,也就可以估算出2018年第四季度营收应为15.48亿元。也就是说2018年全年营收预估应在67.8亿元。


利润下降不过还是有原因的,2018年鹏博士战略资本并购还是有的,包括宣布拟收购上海范仕达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股东持有的上海国富光启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少于51%的股权,以及北京金刚台投资有限公司等股东持有的北京互信互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不少于51%的股权。


当然收购这些战略资本,那是因为可以从中获得上海国富光启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CDN牌照和云服务牌照,以及增大自身的业务规模。但是鹏博士自身也有CDN牌照和云服务牌照,也就是说其目的更大的可能还是想整合更多的业务,提升营收规模。


这样的并购整合短期内会影响营收情况和利润,长期来看还是有利的。这也是不断做大鹏博士云业务的重要战略选择吧。


此外,参照一下鹏博士2017年度财报营收81.70亿元,净利润7.69亿元,数据中心及云服务业务收入12.24亿元。其中鹏博士主营业务为个人宽带业务、企业营销业务、数据中心业务和云服务业务,以及其他互联网增值业务。也就是说,对于2018年鹏博士云计算业务收入估算,需要将数据中心与云业务收入计入就可以了,按照本次公有云供应商排行榜统计规则,其他业务不能算作云业务综合收入。


2017年中,鹏博士数据中心及云服务业务收入占据了公司整体收入的15%左右,从鹏博士2018年整体云业务表现来看,并没有表现出来明显的爆发式增长情况,那么必然其数据中心和云业务收入占比和2017年差不多。为此可以估算出来2018年鹏博士数据中心与云业务收入的云计算综合收入为10.16亿元。相对于2017年数据中心收入12.24亿元略有下降。




浪潮云 9.6亿元


浪潮云的全称叫:山东浪潮云服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属于浪潮集团旗下的云服务集团,业内或集团内部叫Inspur Cloud Group,简称ICG。依托浪潮集团的定位,有着相对独立的LOGO。此外,上海浪潮云计算服务有限公司隶属山东浪潮云服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而浪潮云又是与浪潮信息分别独立运营的,浪潮信息就是上市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浪潮集团旗下还有一个公司叫山东浪潮云海云计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浪潮云是独立运营,这个公司与浪潮云属于浪潮集团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浪潮信息与山东浪潮齐鲁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浪潮(山东)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共同以现金出资1亿元,持股比例均为33.33%,然后成立的山东浪潮云海云计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因此,大家都应该明确了:浪潮云(山东浪潮云服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浪潮云海云计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浪潮信息(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浪潮软件(山东浪潮齐鲁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四个公司是相互独立运营的,虽然在资本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业务上是各自独立的公司。


IDC发布《2017中国政务云服务运营商市场份额》报告,浪潮云以市场份额占比18.7%的成绩,稳居2017中国政务云服务运营商市场占有率第一位。


浪潮云依托在全国布局的5大核心云数据中心以及47个地市云数据中心,正为22个省级政府、123个地市政府提供政务云服务,共有超过8000个政府部门的3万多个应用迁移到政务云平台运行,为全国165万公务员提供便捷服务。从浪潮云为区域政府、行业部委和大型企业提供覆盖IaaS、PaaS、SaaS三个层面的全面云服务的定位来看,其目标客户领域非常明确,并非要做泛行业的公有云。


当然了,对于任何云供应商来说,想在政务云领域独占鳌头,首先必须过安全可信的审核这一关。


早在2016年9月20日,中央网信办公布了首批通过党政部门云计算服务网络安全审查的云计算服务名单,其中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的“济南政务云平台”云服务通过网络安全审查。2018年1月29日,浪潮云首批通过可信云用户数据保护能力认证。浪潮云先后还通过了工信部云服务能力增强级、ISO9001、C-STAR云安全、可信云安全等评估认证。


对于安全可信的考量,浪潮云还是有备而来的了。


不过,政务云严格意义上是属于行业云,有着公有云部分特点的私有云。但是浪潮云不仅提供政务云,也提供IaaS、PaaS、DaaS、SaaS及管理服务在内的公有云服务。可见,浪潮云对外提供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政务云以及覆盖多个领域的行业云解决方案和相关产品与服务。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浪潮云以政务云作为切入云计算业务领域的前锋,打头阵,攻下多个山头,插上了浪潮云的红旗。顺带将公有云业务也开展起来,只是在BAT、AWS、微软云等走在公有云领域前面的供应商势头正是凶猛的时候,浪潮云在纯粹公有云领域的建功立业为时过早。或许,浪潮云真正想要的就是要依托浪潮集团的资源,在行业云、政务云领域占据上风,这样的策略也不是不好。非得要去公有云服务上争抢席位,不仅投入大,而且三五年内是看不到利润的,况且面临的压力也十分大。与其如此不讨好,倒不如专心做好行业云与政务云,这条路也是值得长期坚持走下去的。


况且政务云与行业云市场规模还不小,足以支撑其数个数亿元级的浪潮云。


基于多方面的优势与劣势考量,综合浪潮集团自身的资源与优势,浪潮云现在的路与业务模式还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当然了在政务云领域,浪潮云虽然依然会面对国内几个响当当的企业级IT供应商发展起来的云,但是凭借已有的行业地位与资源,与那些致力于政务云、行业云领域的友商短兵相接,浪潮云也输不到哪里去。再者,目前能看到的第三方分析机构公布的中国政务云市场供应商排名中,浪潮云名列前矛也是事实了。


此外,中国行业云与政务云整体市场特点也正在走向多元化,但真正赢得大单的供应商依然屈指可数。这就说明了,在发展现有行业云与政务云相关解决方案与业务同时,浪潮云还需要对接IaaS、PaaS和SaaS并实现不断升级,来自用户采购特点的变化从项目型逐渐走向了服务型的选择,在运维服务上将迎来更多新的机会。这对于浪潮云这样依靠政务云、行业云作为主要收入的供应商来说,未来会面临大单之下难以实际获得巨额大单收入,而是形成长时间的分期按需收费,对于整体营收的把控将带来一定的挑战。


然后,我们可以从浪潮云在2018年中标公布的信息中了解到,浪潮云入围中央国家机关云服务采购名录,在2018年中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一期)工程政务云平台(公有云)服务采购项目等等。从这些项目可以简单看到浪潮云2018年业务项目比2017年有所增加。同时加上浪潮云ERP在2018年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市场的开源云ERP平台PS Cloud,加上面向企业级私有云与混合云的GS Cloud平台,以及云会计、云进销存SaaS服务去覆盖小微企业,因而在2018年浪潮云ERP也获得了可观的营收。


按照多方信息估算,结合2017年阿明对浪潮云5.8亿元的年营收分析,开放一点估算2018年浪潮云营收应该接近10亿元,应为9.6亿元。当然这个数字距离2020年实现200亿元收入的目标还是很远,不知道未来就只有两年时间,浪潮云如何去实现之前对外公布的发展目标?值得期待一下。




青云 8.8亿元


在2018年青云QingCloud虽然成功入选了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单、2018中国企业服务产业独角兽榜、中国科技创新企业100强、2018中国最具商业价值AI企业百强榜,以及2018年最佳数据驱动奖,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公布任何与收入和利润相关的消息。


这有别于2017年初高调宣布2016年实现了千万级人民币净利润,在2017年末和2018年初青云未再继续对外透露经营利润情况。即然没有透露业内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青云当时在走IPO流程不方便对外透露过多利润情况;二是青云在2017年经营结果的利润情况应该没有2016年那么好,也就更不方便透露。阿明认为主因偏重于IPO流程带来的影响和限制。


然而,阿明在统计2017年中国公有云收入与利润排名榜单中显示,青云2017年营收6.5亿元,利润0.7亿元。这个数字发表后,引发了部分业内人士的讨论,从青云2017年的人员规模和常规大单中标数量分析,6.5亿元的年营收估算过高,利润在7000万元也过高。因此2018年的估算数字将有所调整。


此外,如果在主板上市,基本要求3年营收累计超过3亿元,盈利累计超过3000万元,3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创业板要求两年盈利累计超过1000万元,营收要求最近一年不少于5000万元,现金流没有具体要求。


假如按照这些要求来看,参考阿明公布的青云2017年营收和利润情况,那么青云也基本符合主板上市条件了。


但是,青云并没有走上主板上市,那就基本说明了阿明的预估2017年青云营收和利润数字有点偏高。


于此,2018年青云在公有云业务发展上确实受到了公有云前部巨头的打压,在公有云业务整体收入上表现虽然并不十分突出。但是,在公有云服务开拓上,2018还是比2017年有所扩张和进步。2018年青云同时开放了广东2区(GD2)与亚太2区(AP2),国际业务目前围绕东南亚和印度展开。


开服的区域比2017年增加,因而2018年在公有云收入上必然也会比2017年增加。


同时需要注意一点,青云已经在2018年定位企业级全栈云ICT服务商,也在2018年启动多品牌战略。青云QingCloud旗下品牌包括了:QingCloud云平台、青立方超融合系统、QingStor软件定义存储、KubeSphere容器管理平台、iFCloud统一多云管理平台、光格网络EverVite智能广域网服务、Anybox企业云盘、OpenPitrix多云应用管理平台、RadonDB分布式数据库。


这是明显有别于其他公有云供应商的品牌策略。因而,青云在私有云、混合云解决方案的业务拓展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青云在设计上,公有云和私有云采用了同一套架构、同一套代码。这样的模式,也就将大云和小云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更好的连接。为此,也可以看到青云超融合产品在市场排名上也有露出。在SDN方面也有自己的技术储备。


当然,定位全栈云ICT服务商的目的,就是将企业主要的精力集中在了企业级用户的行业领域。在可以查询到的客户名单中集中在了银行、保险、交通等领域,比如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泰康保险、中国太平、江苏交通控股、华润创业、本钢集团、京博控股、广东省公路局、国航、四川航空、康美药业等。


可见,在2018年青云QingCloud的营收必然比2017年有所新的增加,这是市场与公司发展的必然结果。这里阿明结合2017年的估算数据以及2018年的具体业务表现得出2018年青云QingCloud营收估算应在8.8亿元,利润估算在4000万元左右。


还有一个信息需要指出,2017年6月,青云QingCloud获10.8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在2018年青云QingCloud未能获得任何融资,因此2018年的营收、利润表现,对于2019年赢得新一轮融资就显得尤其重要。


最新查询到的信息显示,2019年1月,青云QingCloud获得了来自汉景家族办公室的战略投资,具体金额没有看到任何披露。


汉景家族办公室就是2014年由汉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汉景母基金,这个家族办公室不仅专注于PE二级市场投资,同时为富裕家族运作并管理私募股权母基金。目前也是成为鼎晖投资、德同资本、华登国际、红杉资本、达泰资本、戈壁合伙人、招商和腾创投、中信产业基金等多家主流基金的有限合伙人。


青云QingCloud之所以选择汉景家族办公室作为2019年战略融资,一方面2018年未获得任何融资对于一个有着公有云业务的供应商来说,还是压力不小。另一方面,汉景家族办公室有着两方面的能力和过往投资战绩。


战绩一,汉景家族办公室先后投资新浪网、中文在线、昆仑万维、凤凰传媒、驴妈妈、大众点评、小米科技、喜马拉雅、百度外卖等项目,这些项目后来都成为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当然汉景家族办公室也获得了投资的高额回报。


战绩二,汉景办公室旗下轶联投资,擅长于二级市场大宗交易业务,自2011年起成功为上百家上市公司,上千位股东实现了大宗减持方案。这对于卯足了劲正走向IPO的青云QingCloud来说,非常有未来的战略意义,特别是黄允松董事长,以及董事成员甘泉、林源、杨帆、崔天舒、陈维广、李健全和监事刘珍珍,等到未来青云上市IPO成功过会三年后,他们一旦希望减持套现,那么那个时候轶联投资的价值就必然可以发挥出来了,并且轶联投资一直遵循二级市场法则实现获利。


因此,青云QingCloud选择在2019年1月获得汉景家族办公室的战略投资,不仅非常有眼光,而且确实富有战略意义和未来前瞻思考。


在2019年1月获得汉景家族办公室的战略投资的同时,北京优帆科技有限公司(青云QingCloud)注册资本从之前1886.6657万元,增加到了3546.2175万元,注册资本增加了46.80%,增加金额为1659.5518万元。由此投资人从14个增加到了22个,主要是增加了8个法人股东,具体包括了:嘉兴蓝驰帆畅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横琴招证睿信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融汇阳光新兴产业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苏州工业园区蝴蝶天翔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中金佳泰贰期(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津蓝驰新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上海创稷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上海光易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董事长依然还是黄允松,股权占比为18.92%,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分别为嘉兴蓝驰帆畅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股权占比11.22%、横琴招证睿信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股权占比8.78%。


在这之前,国外机构PitchBook对青云QingCloud估值为10亿美元,而青云对外公布了正在为超过9万家企业提供服务。因此,在获得汉景家族办公室的战略投资之后,青云QingCloud必然将会加速IPO的进程。




金蝶云 8.5亿元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公了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云服务业务快速增长,实现收入约人民币3.55亿元,同比增长25.6%,占集团总收入达27.8%。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报告,2017年金蝶在中国企业级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厂商销售收入占比、SaaS ERM及SaaS财务云市场占有率皆稳居首位,其中SaaS财务云市场占有率高达43.6%。当然了这些云收入也是依靠金蝶软件长期在财务软件领域的积累带来的优势和影响。


同时截止2018年12月31日止金蝶软件全年业绩已经公布,营收为28.09亿元,同比增长21.9%,利润为4.09亿元。


精斗云V5版大规模升级改造云会计、云进销存等云服务,移动办公云“云之家”进行重大升级,这些都是为金蝶云带来了利好。


同时,在2018年金蝶云·苍穹作为企业云服务平台的推出,采用了微服务、容器、分布式技术,带来了金蝶云整体实际的收入提升。客户包括了华为、 建发、中石油国际、西王、温氏集团等大集团企业,合同金额已达3980万元。


金蝶云·星空作为金蝶成长型企业数字化创新云服务平台,2018年收入规模达到6.0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3.8%,累计客户数达 9500家。同时金蝶云·星空与亚马逊AWS、华为云、京东云等IaaS供应商同时生态合作,助力三星、大族激光、网易等知名企业上云。


由此可以汇总估算出来,金蝶云2018年收入在7.8亿元左右。但是,按照公布出来的数字可以发现,比这个预估数字还要高,实际为:8.5亿元,同比增长49.5%,营收占比30.2%。不过,云业务经营亏损,从而拉动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至16.1%。当然,在2019年3月金蝶国际公告收购云之家股权的关连交易,那么意味着在2019年,金蝶云的收入还将增加云之家的收入,到时候必然在营收上有所新的增加。




蓝汛 10.8亿元


作为纳斯达克上市企业,蓝汛(ChinaCache)2019年美东时间3月15日下午15:52:16左右最新市值为3220.4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6亿元。回观在2017年9月的市值蓝汛为:2156万美金,折合人民币1.4亿元左右。也就是说现在的市值明显有了提升。


目前,可以看到的行业人士透露的数据是2018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3亿人民币,蓝汛单季度利润5700万元。同时可以查询到2018年中报营业收入为4.18亿元,中报亏损0.36亿元。可见,从全年来看,利润还是很难看到的。


记得在2017年底的时候,在首鸣数据中心蓝汛集团对外发布了2018年产品规划,将以CDN、互联与连接、数据中心为主的三大版块为主。为此,2018年也是聚焦在了DC与DC、DC与云、云与云之间互联互通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见到非常有行业影响力的相关解决方案出台。


工信部点名47家疑似违规企业,蓝汛榜上有名。根据工信部提供的违规名单,蓝汛被归入了自建传输网络这一类。因此,这一公告出来,对于蓝汛内部管理和整顿业务也带来了新的影响。


虽然CDN业务领域,蓝汛属于老牌劲旅,但是2018年来自互联网云的CDN业务对老牌劲旅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由此可以看到在CDN业务上,蓝汛也很难再出现新的明显增长趋势。可是,在2018年蓝汛通过将CDN布局在阿里边缘云计算平台上,开启了蓝汛与阿里云的合作,这种探索边缘计算的服务模式目前看来,业内评论为互换资源,提升各自业务边缘的宽度将带来利好。


与此同时,在数据中心业务方面,随着2016年6月首鸣数据中心正式启用运营,也在2018年带来了不少收入贡献。整个首鸣数据中心位于北京顺义区天竺综合保税区,园区总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拥有9栋数据中心大楼、1栋内容交换中心大楼和15000个机柜的体量。


数据中心的高价值运营也是可以带来丰厚的收入,不过,退回去一年左右看蓝汛2017财年全年营收8.53亿元,同比下降19%。在2018年整体表现并不那么积极的情况下,蓝汛2018财年全年营收很有可能8亿元不保,同比继续下降的趋势明显。即便如此,业内人士对此的估算也在10亿元左右,其增加的那部分2亿元左右收入是参照首鸣数据中心业务表现良好的情况,然而首鸣数据中心收入增长部分正好可以填补CDN业务缩水部分。


再综合看看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的年报数据为13.54亿元、10.54亿元、8.53亿元,呈现出来了连续三年明显下滑的营收趋势。查看这连续两年的利润总额也是年年亏损,可以查询到在2015年报净利润也是亏了0.89亿元,2016年报亏了9.13亿元,2017年报也是亏了3.69亿元。


此外,再参照2015、2016、2017连续三年的中报数据与年报数据,结合2018年中报以及日常经营状况。由此,可以基本估算出蓝汛2018年的营收8.10亿元,净利润处于亏损,估算亏损1.6亿元左右,相比2017年营收有所减少,相比2017年亏损也有所减少。




七牛云 8亿元


来自第三方数据机构的分析,2018年中国CDN市场规模超过了200亿元,七牛云CDN业务占到总体市场3%左右的份额,也就是超过6亿元。


七牛云的视频云解决方案在业界还是知名的,这个源自七牛云的融合CDN基础,在传统CDN基础上实现对数据网络加速进一步优化的融合管理,服务于音视频点播,支持文件、应用、Web加速,也取得不错的成绩。


2017年阿里巴巴以10亿元巨资投资了以数据管理和存储为核心的公有云PaaS平台七牛云,七牛云从此融入了阿里云的混合云生态体系。


公有云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越拉越明显呈现出大者恒大的规律。


作为在CDN业务和云存储方面专注的七牛云,随着前些年的发展,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人员规模也在扩大,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融入阿里云生态会带来更稳妥的竞争格局。


一方面,业务收入会因借助阿里云和阿里巴巴生态带来新的稳定和增收;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资本注入,方便七牛云专注初心,继续在云存储与CDN业务上夯实基础,赢得更多行业发展机会。


当然,对于阿里云来说,多一个亲密无间的自己人比多一个竞争对手要好很多倍,这是云计算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全球云计算市场和中国云计算市场都在朝向巨头时代发展,七牛元在关键时刻,选择了站队,必然也可以获得业务的稳步增长。


2017年当时阿明估算七牛云的收入为5.50亿元,2018年融入阿里云生态之后,收入必然增加不少,估算为8亿元。


独立来看,七牛云属于中国公有云市场第二梯队,综合来看,融入阿里云生态后必然进入了阿里系第一梯队中,这为后面持续获得业务增速创造了很好的资源条件。




首都在线 6.03亿元


看首都在线连续两年的年报数据,2017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2018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25.26%;2018年净利润0.58亿元,比2017年净利润4.05增长了42.54%。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加了1.22亿元,增长率达到了25.26%。其中,IDC服务收入为3.71亿元,占到了整体收入的61.57%;云计算服务收入为2.24亿元,占到了整体收入的37.16%;增值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0.08亿元,占比较少。


可见,目前首都在线主要业务包括IDC物理主机托管服务、IAAS云服务业务两大部分,其中IDC托管服务为公司传统业务占比超过了6成。


需要注意的是,在2018年纳入首都在线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主体共有9户,分别为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包括了北京乾云时代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首都在线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云宽志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红之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都在线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美国首都在线)、城际互联(香港)有限公司(香港首都在线)、广东力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首云汇商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也就是说,2018年可以获得收入同比增长25%以上,与这9个子公司不无关系。


2018年首都在线云计算服务收入实现2.24亿元,同比增加31.71%,也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贡献之一。


在2018年业界曾传出首都在线即将拿下Google Cloud在中国的授权业务,但后来没有看到官方的确切消息,也就慢慢消失在媒体的眼中,不过,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首都在线正在融入Google Cloud的技术培训和支持,估计这也是为未来正式代理Google Cloud在中国的业务奠定一定的基础吧。


况且,业界IDC数据中心业务的传统厂商都在往云计算业务、公有云业务转型,首都在线在强调融合IDC+云计算,拓展混合云服务的同时,对公有云业务的拓展必然也是有着很强的诉求,只是时机还未成熟,有待时日。




神州数码云计算 5.81亿元


神州数码2018年全年营业收入达到818.58亿元,同比增长31.57%,扣非净利4.72亿元,同比增长39.97%。其中,神州数码2018年云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7.41%,达到了5.81亿元。显然,财报中最突出的是神州数码在转型云计算领域的成绩。


之前2017全年业绩实现营业收入622.16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神州数码云计算业务收入从无到有,实现营业收入2.02亿元,毛利率33.3%,毛利水平明显高于传统业务。


可见神州数码云计算业务增长势头迅猛,整体布局逐渐走向成熟。在创新研发、技术储备、人员配置、渠道整合、服务模式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成为了阿里云全国总经销,加上之前与AWS、Azure、华为云、腾讯云的全面合作,在2019年正在投入更多的资源在云计算业务上,有望获得与2018年相似的样高速增长。




品高云 5.8亿元


品高云属于广州市品高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品高软件在2003年成立,目前品高软件旗下两家合资公司:广州擎云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知韫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下属子公司还有广州微软创新中心、品高辉煌。


2018年阿明看到消息说,品高软件获得中值创投A轮投资,具体金额不详。


目前来看,在云业务方面,品高云专注于IaaS+Paas的平台,同时兼顾用户私有云需求,属于混合云的典型业务。从其这些年落地的招商局集团私有云、广州地铁、中国中车、广州电子政务云等用户行业来分析,品高云对政企混合云市场尤为重视。


2010年发布品高云“BingoCloud”第一版,到2018年已经升级到了8.0版本,计划2019年迭代到9.0版本。


针对2017年阿明预估品高云收入5.5亿元来看,后来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个数字略高,实际应在3-4亿元左右。但是经过2018年的发展,品高云的运营比较顺利,在多个行业中有所突破,年增长率应该超过了50%,为此可以估算一下品高云2018年收入应当在5亿元左右了,可以确定一个比较靠谱的数字,为5.8亿元。


此外,品高云稳扎稳打,利润还可以,估算为0.60亿元左右。




紫光云 5亿元


2018年3月30日,紫光集团重磅发布了“紫光云战略”,宣布投资120亿元进军公有云市场。在2018年7月开始对外提供紫光云的公有云服务,但是上线试商用阶段。但是紫光云公司成立时间靠后一些。


紫光云具体落地公司为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属于紫光集团旗下针对云计算领域的全新业务公司,在2018年8月2日正式成立,董事长为于英涛,法人代表为吴健,同时吴健也是紫光云总裁兼CEO。同时原中国联通云公司总裁焦刚被任命为紫光云联席总裁。


2018年吴健对外透露过消息称:紫光云将在2018年底将完成4个大区、20个城市二级节点投产;2019-2020年,计划交付6个大区、10个一级节点、50个城市节点,总投资超过46个亿,同时布局海外市场;2021-2023年,交付6个骨干节点、20个一级城市节点、100个城市节点,目标国内公共云TOP3。


由此分析,按照当前中国公有云前三名的收入与年增长情况来看,紫光云在2023年必须要完成全年收入超过200亿元,才有可能进入中国公有云TOP3之列了。这样的收入压力不能只靠纯粹公有云服务业务,还需要私有云、专有云、政务云、混合云、行业云等与企业云计算相关的业务组合。


当然从当前紫光云战略总体规划来看,目标也是面向企业级用户领域,为此紫光已经成立了多个有着行业特点的云公司,比如紫光云引擎、中设数字、熙诚紫光、紫光京通、中青信用、以及新紫光系列公司,提供全方位的全栈式云服务支持。


目前,可以搜到2018年紫光云已经中标的各地行业云、城市云项目,但这类项目的部署周期很长,实际收入相对慢。因为紫光集团不是直接的上市公司,旗下上市公司虽然很多,但对于紫光云的业务收入公布目前没有看到任何具体数字披露。


况且2018年属于紫光云成立之年,最大的任务是业务、产品、服务、技术多方位布局,在具体业务发展上,在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里也有不少收获。比如紫光云旗下的紫光南方云技术有限公司就在2018年中标了重庆国税云服务项目8298万元,中标连云港市城市运营管理中心项目2040万元等等。


为此,按照可以查询到紫光云中标的项目情况统计再结合2018年紫光云的整体举措估算,2018年紫光云全年收入,实际为8月到12月共计5个月不到半年的收入估算为5亿元。作为云计算国家队的代表之一,紫光云起步虽然晚,但发展步伐还是比较稳健迅猛的,2019年新中标的项目也有不少浮出水面了,可望2019获得新的增长势头已经十分明显。




太极股份 4.67亿元


太极股份在2018年一直处于转型期,一心想打造云计算的新实力,因此在云计算业务表现上还是积极的。


来自太极股份的2018年报数据显示,全年总营收60.16亿元,比2017年的53亿元营收同比增加13.52%。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45亿元。


来自官方经营情况分析指出,在中国电科和中电太极集团的大力支 持下,公司以“数据驱动、云领未来、网安天下”为战略指引,以“聚合、成长、协同、效率”为主导原则, 积极推进业务创新发展。一年来,公司数字化战略顺利推进,关键业务发展呈现较好态势,重点行业市场 积极开拓,营业收入实现稳健增长。


云服务业务实现增长27.31%,云服务业务、网络安全与自主可控业务的收入占比在继续提升,分别从6.92%和16.08%增加至7.77%和20.85%。也就是说,太极股份云服务业务收入在2018年为:4.67亿元。


不过,太极云服务业务主要来自政务云的贡献,在2018年政务云用户规模大幅增加。目前太极政务云已承载近200个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运行,涉及政务服务、 医疗卫生、科研教育、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人力社保、食品监督、新闻出版等领域。在与业界专注政务云的浪潮云、新华三、紫光云、曙光云计算形成了直接的竞争态势。


随着太极在云运营服务体系上的不断完善,2019年太极云服务业务收入将会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势头。




华云数据 4.5亿元


华云数据全称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18年3月份估值3亿美元。


截止到2018年6月8日,华云数据获得了Pre-IPO轮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此轮融资中老股东东证资本再次跟投,同时引入了广发证券、清华控股基金、源星资本、龙宇控股等多家战略型投资人。这些投资方都是比较有实力,能否完成华云数据下一个战略目标“A股上市”呢?


2019年财经类媒体爆料说,华云数据正在走向科创板,不过,对于A股上市要求那么严格的情况下,上会科创板倒是一个不错的新选择。


云计算产业需要生态的推动,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机会,为了提升华云数据的行业影响力和营收,华云数据生态越来越开放,目前融合了VMware、广达、Intel、Citrix、Veeam、SevOne、XSKY、锐捷、上海仪电、NEXIFY等多家国内外知名IT厂商、开源社区技术领先伙伴及区域和行业服务伙伴。多方合作伙伴将合力打造产业生态,携手为客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通用行业解决方案或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有合作伙伴,才有希望。有好的合作伙伴,才有好未来。不过,在2018年华云数据的整体云业务战略聚焦在了私有云、混合云领域,公有云部分逐渐淡化了。2018年发布最突出的产品就是新一代企业级云平台CloudUltra®4和双技术栈企业级超融合,这明显是针对企业级领域的产品组合。


华云数据未来三年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国私有云的领导者和混合云专家,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全年收入不突破10亿元似乎难以服人。


在2017年阿明对华云数据估算的全年收入为3亿元,按照2018年整体表现和私有云产品的丰富,以及行业内的项目情况,整体业务呈现明显增长,这里保守估算2018全年收入为4.5亿元。这样的增长情况也远远高于中国私有云总体市场的年增长率。




京东云 3.5亿元


一看京东财报,2018年全年净收入为4620亿。京东集团2018年全年的GMV线上成交金额接近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继续领跑国内零售市场。技术驱动已经成为京东赢得未来的核心举措,2018年,京东集团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了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82.6%。2018年,京东的专利申请量已超过3407件,进入到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第一阵营。

然而,财报里面对云计算收入与发展情况一个字都没有提到。遗憾的是,京东云在2018年被业界盛传要与金山云合并。传言归传言,最终官方出来澄清只是合作关系,这说明了京东云的发展滞后了,或者遭遇了不正常的发展情况。


2013年京东推出PaaS平台JAE,到了2015年才开始考虑IaaS产品,整个京东云的发展与BAT比较都很缓慢。最大的原因在于京东集团高层对于京东云的重视度不够。


曾经有两拨能人在京东云想要大干一场,结果也是灰灰地离开了。目前来看,2018年京东云前半年势头很积极,到了下半年却慢慢退居幕后了。由此可见,京东云一旦继续成为京东集团的云技术服务部,那么其未来的发展也就很难看到成大事的希望了。


想要赶超BAT的云,特别是阿里云和腾讯云,到目前为止,京东云还需要端正态度,坚定方向,否则,只能人云亦云难成大气候了。


虽然京东云总裁申元庆有想法,并且2018年6月京东云联合京东金融宣布战略投资BoCloud博云,投资金额近亿元,战略生态投资虽好,但想要凝聚成强大的竞争力还是需要时日。


2017年之前京东云发展不知所云,搞学生机不要学生认证就能购买学生云主机便宜套餐。还曾经搞过电商云平台,但是没有见到好效果,不了了之。到了2017年开始真正考虑去做企业政府市场,于是2017年京东云收入实现了8倍增长,也收获了600多万注册的企业购买客户。2018年京东云申元庆希望继续保持8倍的增速,但到目前为止未能见到可靠消息有所披露。可见增速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从2018年整体表现来看,京东云全年收入预估不超过4亿元,这里估算为:3.5亿元。这样的收入对比京东集团超过4600亿元净收入来看,确实微不足道了,也难怪京东高层对京东云的战略重视度一直不高。




安畅网络 3.13亿元


安畅网络就是上海安畅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间很久了,2007年6月21日成立,现在主要做云管理服务商(Cloud MSP),拥有150多人的云计算专业队伍。安畅与五家超大规模公有云厂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AWS、Azure同时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凭借强大的SmartOps多云统一管理平台、开放的CloudLink云连接网络和庞大的认证技术专家团队,安畅正在为20000多家企业客户提供云战略咨询、云架构规划与设计、云资源集成、应用上云迁移部署、云运维管理和云应用开发等服务并提供专业的云管理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客户快速无缝接入云世界,最大化利用云计算进行业务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因此,安畅网络的主营业务来自云管平台带动下的云运维服务业务,以及提供云原生技术开发与支持服务。


不过,纯MSP的软件收入还是比较少,当前来看,安畅网络在云经纪也就是云转售、云连接业务在2018年的增长弥补了春MSP软件收入的不足。如安畅网络2018年财报所示,安畅网络与腾讯间的战略合作大幅带动云经纪、云管理服务和云连接业务快速增长。因而我们看到2018年营收增长了4成以上,然而营业利润同比下降92.87%,这是因为云转售和云连接业务本身的利润并不高,利润高的在于MSP的软件收入。但MSP软件收入规模却扩张得比较吃力,这是因为中国企业用户在多云应用上谈趋势和战略的居多,真正实现多云部署与应用的中国企业用户寥寥无几。


由此,在混合云管理上,安畅网络找到了一定的出路。由此就可以看到来自安畅网络混合云基础设施集成业务中包括了公有云转售


托管式私有云、云数据中心托管三个部分。其中托管式私有云与云数据中心托管这两个业务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于企业用户对于云管理的掌控权更多在乎自身,同时云数据中心托管服务业界也有IDC供应商在强势覆盖。


为此,比较有趣的是在2018年安畅网络发布公告,动用了闲置募集资金6100.74万元择机购买保本灵活低风险型的理财产品。其目的是为了提升投资者的利润,对于一个MSP供应商来说,这样举措是否有利,值得思考。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安畅网络营收3.13亿元,与2017年2.19亿元同比增长42.9%。亏损0.42亿元,亏损的原因在于云原生技术与服务的布局以及销售、推广的增强带来的成本提升,这对于2019年的营收倒是有所帮助。




互联港湾云 2亿元


杭州华星创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互联港湾的控股公司,但是在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2018年的互联港湾似如水上浮萍一样了。


来自华星创业2018年年度审计报告具体内容显示,2018年11月,华星创业公司将持有的北京互联港湾科技有限公司(互联港湾)34%股权作价13,333.33万元转让给了杭州大程科技有限公司(大程科技),转让后华星创业公司仍持有互联港湾公司17%股权,不再拥有其控制权,自2018年11月30日起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本期确认华星创业该项股权转让投资收益1697.10万元,并确认剩余股权重新计量产生的收益848.55万元。


也就是说,华星创业2017年5月19日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任志远、亚信众合合计持有的互联港湾49%股权,交易价格为5.39亿元。本来控制了一年半左右互联港湾,发现不能带来真正的利润,从而转手卖掉,换来不到2000万的转让利润,可叹啊。


做公有云业务,没有一定的定力和投入,以及魄力,看来是很难成事的了。


由此,我们回到互联港湾现在的公司组成情况。


目前互联港湾董事长依然还是任志远,拥有44%股权。第二大股东就是杭州大程科技有限公司,拥有34%股权。杭州华星创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股权17%。北京亚信众合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拥有股权为5%。


那么2018年互联港湾的经营状况到底如何呢?


在杭州华星创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中披露了一条关键信息:2017年互联港湾经营未及预期,业绩承诺净利润6900万元,互联港湾实现净利润亏损2905.44万元。为此,华星创业持有的互联港湾股份想全部转让出去,最初与衢州复朴长实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达成转让互联港湾51%股权的协议,因衢州复朴未按协议约定向公司支付股权转让款,公司单方解除股权转让协议,为此华星创业只能另寻找买家。然后在2018年9月底与杭州大程科技有限公司就公司转让互联港湾34%股权达成一致协议。


也就是说2017年和2018年互联港湾的经营状况都不太好,2017年亏损接近3000万元,那么2018年亏损应该会更多,如果在减亏明显的情况下,华星创业应该会继续控股将业务做大。既然业务不好做,不如转手赚点现钱。于是这笔最初的投资也就套现出来了。


只是苦了互联港湾,如此飘摇不定的股权转让,在很大程度上对其2018年整体经营有所影响。


但是,这笔转让互联港湾股权不到1700万的收益,以及现有股权收益850万元不到,总共收益2500万元左右,却让华星创业背负了一个很大的包袱啊。


在互联港湾为华星创业公司控股子公司期间,华星创业公司向互联港湾提供财务资助及为其对外借款提供担保,具体情况如下: (1)财务资助情况: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互联港湾公司12785万元拆借款。 (2)担保情况:公司为互联港湾银行长期借款提供担保,被担保债务余额3119万元。


呵呵,如此看来,钱还是不好套现的,条件也不是那么令人愉快的么?


此外,接盘这部分股份的是程小彦专门成立的杭州大程科技有限公司,程小彦之前可是华星创业的实际控制人哦。只不过,现在已经转变为新任实控人为朱定楷了。


于是,互联港湾的一部分重要的股份就在程小彦、朱定楷之间飘荡摇曳了。


对于2018年互联港湾收入估算,可以参考一下当时华星创业收购之前的2016互联港湾当时全年收入不超过1.3亿元,利润0.28亿元。2017年净亏岁2905亿元,收入当年阿明估算为1亿元。于此综合估算2018年收入应为2亿元,毕竟在华星创业手里运作了1年半左右。只是利润表现为亏损更大,估算为亏损0.55亿元。




比格云 1.8亿元


在2018年,比格云开通华南以及香港节点,海外节点开通按部就班地进行。当然,这里无法公布节点的部署规模情况,但从其促销手段和节点数量可以简单预估:比格云2017年的节点投入以及2018年新的布局,必然会在业务收入上实现一个新的跨越。为此也带来了2018整体云业务的抬升。


此外,比格云还善于打性能战、价格战。比格云主机据说是行业内性能最好的,当然传说归传说,比格云采用全SSD盘的服务在业界还是属于非常早的,在随机读写IOPS性能和吞吐量上自然表现不俗了。


在2017年为了打破自身业务的格局,比格云推出了“免费试用”活动,吸引大批用户进行云主机申请。在2018年陆续进一步提升云服务产品的性能的情况下,价格与业界云服务产品对比依然还是有优势。因而也带来了业务的增长。


不过,云服务不能只靠价格战,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及反映速度都是考验一个公有云厂商的整体能力。同时作为独立第三方的云平台,比格云也在云服务的检查、机制、SLA(服务等级协议)等方面也十分重视,这对用户带来稳定的良好体验必不可少。


依据2017年阿明对比格云的估算1亿元收入来看,2018年的全年收入估算为1.8亿元比较靠谱。




BoCloud博云 1.2亿元


BoCloud博云CEO花磊公开透露了博云2018年销售额已破亿,连续三年增幅超过100%,这里估算为1.2亿元。从目前的定位来看,博云聚焦云计算技术栈,博云的BeyondCMP云管理平台应该位于IaaS、PaaS和SaaS层的侧面,这不是提供资源的平台,而是管理资源和管理应用的平台。


此外,博云BeyondContainer容器PaaS云平台,支持用户最为关注的DevOps落地,目的是实现应用快速迭代上线。这部分业务客户包括了中石油、银河证券、海信、民生银行、江苏银行、浦发银行、山东农信、江阴农商银行、张家港农商银行等,显然以地方性商业银行为主,有利于博云容器云平台创新业务开展。


只是云管平台,很难获得高额的收入,为此,BoCloud博云多云管理与联想超融合合作推出超融合云管平台解决方案,这样软件加硬件的整体解决方案模式,倒是有助于销售额的提升。


同时BoCloud博云与紫光云引擎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推进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建设。BoCloud博云与金科信息共同发布金融网络自动化运维解决方案。一方面,需要与超融合软硬件一体化厂商合作提升业务收入;一方面,需要与公有云与混合云厂商合作,增加资源服务配置;一方面需要与金融行业集成商合作增强解决方案落地能力。当然这些合作的每一步,都与BoCloud博云在云管平台、容器PaaS平台等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


早在2014年江苏电力基于PAAS的云中间件应用项目BoCloud博云就中标了,从而在电力行业也打开了局面。


正因为金融、电力等客户领域不错,因而成立了六年的BoCloud博云,也就是苏州博纳讯动软件有限公司带来了2018年过亿元收入,也是理所当然。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2017年出资96.2万元,成为了BoCloud博云的重要股东之一。目前,博云苏州总部地址就在苏州工业园区崇文路199号富华科技大厦。


在2018年6月,获得了由京东云、京东金融联合战略投资近亿元B+轮融资,由此BoCloud博云进入了京东系的生态。


这只是部分投资方,可见BoCloud博云对投资方的选择也比较有发展眼光。



网易云 0.8亿元


网易财报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净收入为671.56亿元人民币(97.68亿美元),净利润为61.52亿元人民币(8.95亿美元)。阿明搜寻了2018年公布的财报,没有找到有关网易云的一丝说明或描述。可见网易对网易云的重视度有多低。


不重视,自然难得大的发展,这是客观的存在。


从公开的消息中可以看到,网易云就是网易旗下云计算大数据业务,网易云也深知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能力成为企业服务公司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业务重视度上,为什么网易总是迟迟不来劲呢?


原因可能在于网易游戏的业务与利润实在太好了,云业务是一个苦逼的领域,并且前期投入颇大不说,短期内利润就更难做大了。


财报中提及到2018年创新及其他业务净收入为52.30亿元人民币(7.61亿美元),2017年为37.41亿元人民币。网易云业务属于网易的创新及其他业务之中,只是到底能有多少增长呢,目前来看2018年网易云主要还是围绕网易自生态在服务,对外提供的服务与项目没有看到有重大新闻发布,由此可以估算2018年网易云收入不会过亿元,这里暂且估算为:0.8亿元。




亿方云 0.45亿元


截至2017年底亿方云已有超过150000+家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客户。到2018年这个数字应该更高,达到了200000+家企业客户。目前亿方云主要聚焦在SaaS企业网盘业务方面。


亿方云由杭州亿方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12月6日创立并运营,杭州亿方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方由多个投资人构成,目前创始人也是董事长的程远股权为29.7%为第一大股东,其次是北京经纬美创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占比为20%,然后就是刘超19.3%、方芳15.7%、陈伟星15.2%。


在2018年,亿方云B轮获京东云和京东数科联合战略投资1000万美元,互相合作提升各自的企业服务生态。在此之前天使轮、A轮和A+轮还获得了来自经纬中国、光速中国、泛城资产、UMC Capital联电资本的大约总计2000万美元的融资。


亿方云CEO创始人程远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硕士毕业,曾是美国最大企业文件云服务商Box早期核心员工,参与Box从30-1000人的整个创业爆发期,并担任核心产品研发负责人,因而对SaaS企业网盘的发展谙熟。


因此,亿方云主要还是专注企业端用户的服务,为企业提供企业网盘、企业云盘、共享网盘、共享云盘、移动办公服务。2018年中国SaaS云存储市场规模超过了4亿元,IDC预测未来五年,中国企业级应用SaaS市场依旧引领整个SaaS市场,其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9%。


目前亿方云员工人数80人左右,综合分析估算来看,亿方云2018年收入应该在4500万元左右,0.45亿元。




时速云 0.25亿元


速云成立于2014年,公司团队来自于IBM,VMWare,Oracle,阿里云,百度,美团等企业,可见其技术底层还是不错,即懂消费类市场,也理解企业级行业。


时速云为北京云思畅想科技有限公司对外提供服务,董事长黄启功股权占比超过40%,为第一大股东,其次杨乐也是副董事长股权占比为超过75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时速云是国内最早的基于Kubernetes的Docker CaaS服务商,也是国内首家基于Docker+Kubernetes的容器云平台,提供以应用为中心的容器云产品和解决方案。


目前云相关产品主要有企业级容器PaaS平台、DevOps开发运维一体化服务、微服务治理平台以及容器超融合一体机TenxCloud HCI。


时速云的客户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电力、互联网、制造业、教育等领域,其中国家电网、新奥集团、戴姆勒奔驰、链家、慧科集团、铂涛集团等都在使用时速云的产品和服务。


2018年1月17日,时速云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为此,作为企业级容器云PaaS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进一步赢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同。


此外结合一条可靠消息:时速云在2017年第四季度,实现了千万级的销售业绩。


再结合2018年整体表现和客户情况,可以预估时速云2018年收入不超过4000万元,这里预估算为2500万元,0.25亿元。




坚果云 0.35亿元


坚果云创始人兼CEO韩竹透露,坚果云目前已盈利,每年公司营收增速50%到100%,并且正在考虑上市,从目前财务状况看,快的话两三年就有可能。


如果考虑上市,那么三年达到上市基本要求,那么2018年的营业额应当在3000万元-5000万元左右。


坚果云发展的路线聚焦在类似Dropbox的路线,2018年也加强了在文档管理上的功能。目前坚果云网盘支持移动办公、协同办公、文件同步、数据备份、智能管理、在线编辑等功能。客户面向个人用户和企业端用户两个领域,2018年已经超过700万注册用户,大型企业用户已经有300余家,中小企业则达到了3万余家。


坚果云由上海亦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2011年7月28日成立。大股东也是韩竹,股权占比超过了43.67%,实际受益超过50%股权。韩竹曾就职于IBM研究院,从事企业级数据中心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


同时第二大股东法人投资公司还有北京闪星科技有限公司25.00%,第三大股东坚果云的联合创始人蔺皓21.33%,上海速存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10.00%。


从2018年的公开信息和整体表现来看,估算2018年坚果云收入为0.35亿元。



又拍云 0.15亿元


在2017年获得由工信部颁发的CDN牌照之后,又拍云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基点。自2010年开始云从存储切入,发展图片处理、图片分发的技术服务,后来逐渐发展起来音视频多领域的网络分发业务(CDN)。在2014年成立杭州又拍云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运作又拍云业务。这家位于杭州的云服务商,杭州又拍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分公司。


为此,在2018年中,又拍云推出了集性价比与实用性于一体的P2P-CDN网络服务产品PrismCDN。在CDN创新领域,又拍云一直非常积极。不仅如此,官方消息称,截至2018年12月,又拍云拥有10个数据处理中心、1000多个国内CDN节点、近百个海外 CDN节点、150万个PrismCDN节点、8000台服务器,服务近50万客户,其中包括星巴克、华数、江苏卫视、海康威视、美团点评、唯品会等重量级客户,成为国内重要的基础云服务商。


资料显示,2017年杭州又拍云员工118人,而2016年杭州又怕云员工180人,说明裁员了接近60人。然而,再加上广州、上海、北京分公司员工,目前也不超过200人的规模。从2014年获得A轮鼎晖投资和松树资本的融资之后,再没公布过任何融资情况。同时在2017年11月底,云之端网络(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以2500万元收购了杭州又拍云科技有限公司14.29%股权,现在又拍云大股东还是德清又拍云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参考这些数据和2018年的整体发展状况可以预估,又拍云2018年营收不超过2000万元,这里估算为1500万元,0.15亿元。




乐视云 忽略不计


因业务整体受到乐视整体的影响,在2018年里,乐视云也没有听到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情况。


相反,在2019年2月,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案中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需支付广东锐讯网络有限公司共计309.64万元。


随着乐视云计算公司成为了新一批老赖名单之后,基本上贾跃亭的乐视王国已经没有太多希望为乐视云翻盘了。


当初的乐视帝国之所以成为当前这样的困境,其中的原因值得目前所有靠融资撑起一片天的科技公司所深思。求发展求创新这是每个科技公司的必然出路,但前提是脚踏实地。


为此,乐视的失败便成为了科技公司资本运作的一个负面典型,乐视云的一蹶不振也同样成为这一负面典型的“受害者”。




IBM云 忽略不计


在公有云服务的发展路线上,IBM遭遇了与思科相似的命运。


2017年3月,思科关闭Intercloud公有云平台,整体转向混合云战略。


2018年8月,IBM花费340亿美元收购红帽Redhat,整体云业务也走向了混合云。


同时,在2019年2月的2019 IBM Think大会上,IBM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inni Rometty公开发言力挺混合云对IBM业务转型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由此回顾2018年IBM云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自2017年IBM云与万达合作失败之后,多位业内人士表示IBM云在中国的业务几乎为零。


然而,在确定混合云战略方向之后,相信IBM携手Redhat在中国市场上必然会掀起一股新的思潮,据说IBM中国与Redhat中国已经在整合混合云解决方案了,那么2019年在统计IBM云业务收入的时候,势必需要将IBM中国与Redhat中国的混合云业务都统计在一起了。




美团云 停服


2013年5月美团云上线,由王兴投资的北京三快云计算有限公司运营。到现在,美团云在业界的声音越来越小,到了2018年底几乎消失在业界了。


在2018年初就传言说整个美团云的高层团队将离开解散,整个美团将放弃公有云,之前的技术团队以后就为美团自身的业务支撑提供服务,不再对外提供公有云服务。


虽然美团云官网挂在线上的云主机、存储、CDN等服务还在,但真正的服务只是为美团自生态,对外没有见到更多美团云的推广举措。


因此,可以预判:美团云在2018年基本停止了对外云服务。只是在美团财报年度分析中看到了一则消息:美团向商家提供的服务已拓展至云端ERP系统、B2B食材供应链解决方案等,以上新业务可发挥在餐饮外卖及到店餐厅服务中与商家建立的关系优势,进一步形成商家与平台的深度合作。


云端ERP系统相比并非美团云自己研发打造,而是美团在2018年与餐饮健康、天才上龙等餐饮ERP服务提供商共同打造的开放式餐饮平台。因此,云端ERP就成为了美团的新业务了,但这不属于美团云的收入。


此外美团的餐饮开放平台连通了餐饮商家,帮助商家管理经营提升安全的账务管理体验,这个思路虽然有一定吸引力,但是云端ERP能否带来超过公有云服务的前景,有待进一步观察。




苏宁云 起步


苏宁进入云计算领域,这个举措还是令人新颖的感觉。


不过,苏宁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为2018年11月27日。隶属于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同时在2018年11月,苏宁还成立了南京苏宁云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成立时间为2018年11月15日,比苏宁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时间早了12年左右。只是,苏宁云计算有限公司是南京苏宁云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方,也就是说,这两个公司都属于苏宁云业务的运作者。


目前来看,苏宁云的合作伙伴包括了浪潮、华为、中兴、金蝶、用友、富士通等厂商,可以为用户提供零售、大数据、监控解决方案。现在苏宁云对外提供的视频云服务由2017年基于加拿大视频云服务领域技术厂商Aupera的合作推出。


2018年有消息透露手,苏宁云研发团队投入5亿扩张至1200人。虽然苏宁集团开始对苏宁云重视起来了,但对外提供商用服务,这条路还是非常艰辛,就此来看,苏宁云2018年主要围绕苏宁集团内生态的服务,属于起步阶段,业务收入暂时不做估算。有待2019年进一步观察。


(Aming)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文末留言评论。

本文来源:阿明独立自媒体,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转载请授权

本文章和作者回复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玻璃钢生产厂家鄂州玻璃钢摆件公司松原玻璃钢花槽厂家直销佛山玻璃钢花钵多少钱白山玻璃钢装饰工程公司贵港玻璃钢装饰工程厂家直销茂名玻璃钢雕塑加工阜新玻璃钢餐桌椅多少钱十堰玻璃钢公仔雕塑定做汉中玻璃钢雕塑制作九江玻璃钢茶几多少钱中卫玻璃钢垃圾桶定制黑龙江玻璃钢卡通雕塑哪家好黑龙江玻璃钢花池厂家直销松原不锈钢家具制造南充玻璃钢设备外壳定制新余玻璃钢花盆价格福建玻璃钢人物雕塑厂家延安玻璃钢浮雕加工郴州玻璃钢外壳价格定西不锈钢家具多少钱南平玻璃钢种植池批发柳州玻璃钢花坛价格钦州不锈钢雕塑哪家好湛江玻璃钢制品多少钱延安玻璃钢沙发厂家直销济宁玻璃钢餐桌椅厂家直销淮北玻璃钢前台厂家直销铜川玻璃钢花箱多少钱漳州玻璃钢装饰价格镇江玻璃钢餐桌椅制造香港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卫健委通报少年有偿捐血浆16次猝死汪小菲曝离婚始末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高校汽车撞人致3死16伤 司机系学生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杨倩无缘巴黎奥运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开除党籍5年后 原水城县长再被查凯特王妃现身!外出购物视频曝光初中生遭15人围殴自卫刺伤3人判无罪事业单位女子向同事水杯投不明物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路边卖淀粉肠阿姨主动出示声明书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老人退休金被冒领16年 金额超20万西藏招商引资投资者子女可当地高考特朗普无法缴纳4.54亿美元罚金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

玻璃钢生产厂家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