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
安徽
马鞍山

马鞍山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属于安徽经济发展不错的城市靠南京特别近,希望本地或者居住过得知友可以说说自己对这个小城的印象和体验,据说很宜居。
关注者
408
被浏览
862,959

98 个回答

(多图预警!!!!!)

知乎的处女答献给这个问题。

首先声明一点,笔者非马鞍山人也,是作为一个有过旅游经历的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城市。



——————————————————————————————————————————



去马鞍山也算半个意外,是源于我刚刚失恋,加之好久没有出去玩了,于是乎想趁假期出去兜兜风排解排解。这是笔者我第一次来马鞍山,于是马上订了去马鞍山的高铁票,从南京南站到马鞍山东站只需要一刻钟左右,很有意思的一点,南京到马鞍山的动车票和高速动车票的价钱是一模一样的,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两座城市的距离太近了。


初到马鞍山,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城市的人气好低啊,就说这个车站,马鞍山东站这个高铁站在假期期间,车站广场的人比较稀疏,而且很多地上地下的建筑正在修建,很空旷,可能是火车站的位置相对而言较远原因吧。



马鞍山最最出名的就是就是她的“采石矶”景区了,作为为数不多的景点,“采石矶”也是马鞍山市的一张城市名片。而我来马鞍山就是冲着“采石矶”来的,于是乎我找去了东站旁边的公交车站。不得不吐槽一点,马鞍山公交车的频率实在是太低了,作为火车站旁边的公交车站,我等了将近二十多分钟多的公交车,大中午的,真是晒死了。

(4路公交车到达采石矶)

(公交车内部,应该是电动公交车吧,挺干净的,那个大铁箱子是个垃圾桶)


(行进到市区, 不得不承认,公交车还是很空的,坐在上面,夏日里面吹吹风,还是很惬意的)


车开到了市中心区,梧桐成荫,而路越来越窄,加之不时有市政修路,竟然还堵了一小会。两旁老式的居民楼,路边的小商店,再加之茂盛的梧桐树,竟然让我有种在大学校园里面行驶的感觉,除了惬意还是惬意。


虽然马鞍山市不算大,但到采石矶的路还算蛮远的,等于从市东北跑到市西南,到采石矶景区将近花了四十多分钟吧,本以为到了这里应该是人头攒动,但是真正跑到采石矶,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去采石矶得先过一段商业老街,这段商业老街还是比较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我口渴难耐加之没吃午饭,就跑进了一家超市买东西,虽然身处景区门口,但是东西还是比较平价的,临走时问了一下,这街上附近哪里有公厕,超市里面三个叔叔阿姨盯着我说了半天巴拉巴拉的,结果我找了半天,我还是没找到,不管怎么样,人还是很热心的。BY THE WAY,路上“苏A”的车子蛮多哦。(PS:马鞍山本地车牌是皖E)




采石矶的游览,我不做过多赘述,采石矶这个景区还是相当棒的,里面很大,可以说就是江中的一座山,里面很多的景点,至少需要一天才能完完整整的吃下来,山的制高点有个楼,楼上可以观看扬子江之全景,同时里面还有缅怀李太白,林散之的纪念馆等等,在三元洞那边可以看采石矶之景,视野甚是开阔,景区内也没有特别商业化,所以兜起来心旷神怡,是个放松的好去处。

下面放图:



(扬子江全景)



(景区里面的两个漂亮妹子)







(赠汪伦,传说诗仙太白死于马鞍山境内,所以李太白的景点比较多)


除了采石矶这样的城市名片之外,兜兜老城区其实更能看出这座城市的内涵。这座城市的中心几乎就是雨山湖,沿着雨山湖,马鞍山建了一个绕着湖的公园,像市中心地区是一片绿色的城市,在中国的城市里面可谓少见。



(这个金鹰,貌似全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是马鞍山最高的楼)






(湖边还有这样子的小集市,卖旧书旧物的,生活气息浓厚,让人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路过天桥上面的情景)


(马鞍市儿童公园)


(傍晚的路口)

(弄堂小巷)


安徽工大,是马鞍山市唯一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像马鞍山这样不大的城市,能有这样一所本科院校,还是相当不错的,安徽工大一共两个校区,两个校区都紧靠着城市中心,出行消费真的是相当方便啊,这不得不让我感慨一句:大学生活好!

去了安徽工大的佳山校区,里面的建筑还是相当古朴的,学生的气质也是相当不错(女生比我想象中多),虽然设施相对陈旧,但是在里面谈恋爱还是不错的嘛~










(第一教学楼)

马鞍山小吃蛮多,跟江南(徽派)小吃大同小异。


(馄饨)

(大肉面+锅贴)

(皖南特产,茶干)


马鞍山博物馆比较小,在市政府和市图书馆旁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了解马鞍山的历史变迁。

(马鞍山历史上的名人)

(这个冥器。。。。。长得。。。。长得真的太搞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没有什么人,挺安静的,适合一个人静静观看,免费的,只要登记就OK。


总结:马鞍山是个工业城市,但是真正到了却发现,这座城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工业”,整个城市围绕在绿色之中,很让人意外,整个城市几乎是沿着雨山湖建的,从路名可以看出(湖南东路、湖东南路等)。马路边总是进行着大大小小的市政工程,城市还处在发展之中。这座城市给我最大印象就是非常的安谧,由于笔者一直待在相对较大的城市,城市节奏相当之快,而在马鞍山却觉得时间变慢了好多(我可以待在湖边发一个下午呆),她同时也是非常有生活气息的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于大城市,是个有温度的城市,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时光。加之不那么高的物价(公交车只要一元),生活还是很惬意的。


当然,她也有不方便之处,由于城市小,公交没有想象中那么发达,消费场所也没有那么多,所以就跟一衣带水的南京市有了联系,从相近的江淮官话口音,从大街上不时闪过的“苏A”,就能明白两者交织的关系。


总而言之,马鞍山市一座很安静的江淮诗城。

雨山湖畔,岁月静好。



皆为笔者自己所感所悟,若有误者,知友们敬请斧正。

编辑于 2017-12-01 20:46

如果说蚌埠是火车拉来的城市,那么说马鞍山是炼钢炼出来的城市就一点也不为过了。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马鞍山的故事。



在同样以钢铁工业闻名的城市里,马鞍山相比攀枝花、鞍山、包头等地相比,存在感并不高,甚至很多人把它和鞍山混淆。然而和很多陷入资源枯竭陷阱的同类城市相比,马鞍山却没有轻易跌倒。在马钢辉煌不再的情况下,这座城市仍然维持着全皖第三的经济总量和排名前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长江沿岸的精品钢基地


传说项羽弃爱驹乌骓马自刎而去,乌骓马亦通人性伤心自戕,留下马鞍在此地化作一山,马鞍山因此得名。事实上,马鞍山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地名,只要是长得像马鞍的山坡,都可能被当地人起名叫马鞍山,然而只有这一个马鞍山,把自己的名字和共和国历史牢牢绑定在一起。


从地理位置上看,马鞍山所处区位可谓得天独厚。它地处皖东长江南岸,平原辽阔,顺长江而下到南京不过六七十公里,陆路去往合肥也仅有两个小时的车程。这样的交通条件为马鞍山与长三角、安徽腹地的沟通提供了极大便利。


还真是个承上启下的位置

(可横屏观看)


马鞍山铁矿资源丰富,从秦汉时这一带即以产铁著称。民国初,先后有多家公司在此采矿,年产量达80万吨。随着一战爆发,钢铁价格骤起,马鞍山铁矿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遭到日本的觊觎。截止抗战爆发,马鞍山铁矿输日矿石524万吨,日军占领矿区后的损失则不计其数。


规模巨大的南山矿区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跑步进入工业化时代,钢铁需求量猛增,盛产钢铁的马鞍山一带很快进入了生产规划者们的视线。


1953年9月16日,马鞍山铁矿厂流出了第一炉铁水,正式拉开了马鞍山钢铁生产的序幕。1954年始设马鞍山镇,1955年成立马鞍山矿区人民政府(县级)。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原属当涂县管辖的马鞍山,在1983年还吞并了时属宣城的当涂,从属关系发生了调转。


马鞍山与芜湖之间的当涂

(虽然位于马、芜之间,当涂当初却是从宣城地区分出,芜湖亦分得了几个县)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连跳多级,马鞍山由一个在建国之初仅有82户人家的小村庄迅速升级为省辖市,升级速度也许只有后来的深圳可以一拼。而这一切激动人心的变化,都要归功于马鞍山的命根子——马钢。


马鞍山建市之初仅有8.4万人,但国家对马钢的高度重视导致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入。钢铁产业的配套产业如橡胶厂、机械厂也从上海等地引进,带来了大量专家和熟练工人。1958年,马鞍山人口达到26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远远高于自然增长率。


一些令人熟悉的名字


中苏交恶给了已经受到高度重视的马鞍山进一步蹿升的机会。苏联从1962年开始停止对华援助,其中就包括撤销对我国的车轮轮箍援建项目,并停止向我国出口车轮车箍。没有车轮车箍,火车就跑不起来,进而运输业就要受到影响。


1963年11月18日22时45分,

我国第一个轮箍在马钢试轧成功


在60年代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马钢承担起了车轮轮箍制造的重任。


仅用两年时间,马钢就完成了轮箍制造试验,和“大庆油田”、“万吨压水机”、“原子弹爆炸”并称为我国工业战线的四大喜讯。马钢也由此步入了国家重点钢铁企业的行列。


1958年毛泽东视察马鞍山钢铁厂


朱德在马钢会议室观看马鞍山资源分布图


整个70年代到90年代,马钢就像这座城市的火车头,带着马鞍山的经济飞速前进。马钢员工也没有因为政策倾斜而变得人浮于事。在1986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炼铁厂晋级达标竞赛评比中,马钢第一、第二炼铁厂跻身全国五个特级炼铁厂之列,多项指标名列前茅。


1986年马钢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全国重点钢铁企业比较表


钢铁产业的繁荣,让这座城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曾长期在安徽省名列前茅。


马鞍山人也以马钢为豪,常把“先有马钢,后有马鞍山”挂在嘴边。经历过马钢繁荣时期的人们都对这段历史无比自豪,马钢也使得这座城市的居民在安徽范围内率先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那时的马鞍山,马钢工人是最有地位的身份之一,“不当马钢工人,也要当马钢夫人”、“生生死死在马钢”是马钢最繁荣时期人们心理的真实写照。



江南一枝花的凋谢


尽管被称为钢铁行业的“江南一枝花”,但马钢在中国钢铁产业中的优势并不明显。


前有成立时间更早、庇护于“共和国长子”之下的辽宁鞍钢,后有引进日本模式的上海宝钢,再算上长江上游的武钢,马钢很难成为政策优先发展的对象。可以说,马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力更生的。



1993年和1994年,马钢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钢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革和生产专业化双管齐下,先干先行的理念让马钢在几个钢铁巨头的夹缝中顽强逆生长。


但这种一城一厂的模式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难以长期持续繁荣。产业结构调整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唯一出路。然而在新千年,马鞍山非但没有成功完成,反而遇到了钢铁企业盲目扩张的“大跃进”。


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盲目追求GDP的时代。为了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政府帮忙审批上马新项目,钢铁产业作为基础产业也参与其中。自2001年起至2007年这7年间,我国钢铁产量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0%上下,最高的一年超过了27%,7年间全国钢铁产量增长了近三倍。


在整个钢铁行业都在大干快上的背景下,马钢原本遵循的“小规模高质量”的生产理念没能继续坚持下去。20世纪80年代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计划也让位于钢铁的产能扩张。


凡事就怕比较


随着马钢新区的竣工,马钢1998年600万吨不到的生产规模规划在2007年达到了1800万吨。马鞍山本有机会摆脱单一的钢铁工业,尽快进入更为合理的增长轨道,却因为这一次不理智的产能扩张掉回了被钢铁捆绑的状态。


钢铁产能带来的泡沫增长昙花一现之后,2008年马鞍山市人均GDP 从全省第一下滑到第三,GDP 增速也从全省第一下滑至倒数第二。


马钢给城市带来的困扰也不仅是财富增量的减缓,更有钢铁企业常见的环境问题。2013年马钢合肥公司曝出的污染问题最后使其提前停产,而长江对于建在河畔的马钢新区也成了沉重的生态包袱。


马鞍山长江沿岸


环保压力和经营压力双重重压,让曾经以高技术精品著称的马钢不堪重负。马钢职工不再是马鞍山人羡慕的对象,反而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城市福利累赘。两万下岗职工分流安置的问题,让马钢和马鞍山市政府头疼不已。



向左还是向右?


马钢效益的下降,迫使马鞍山寻找钢铁外的替代产业。


但和其他衰败的工况城市相比,马鞍山仍然占得了一些先机。由于马钢改革较早,竞争力下降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2016年马鞍山市的人均生产总值仍排在全省第三位。这给马鞍山寻找新的出路留下一个缓冲期。



自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马鞍山就持续引进造纸、汽车、食品、橡胶等新产业,降低经济对马钢的依赖程度。


和长三角发达城市的相互投资也已经相当深化,苏浙沪等地的投资占到了全市外来投资的七成以上,让这座城市在阵痛期还能保持经济的相对繁荣。


马鞍山花山工业开发区


此外,旅游业也是城市转型考虑发展的一个方向。


马鞍山旅游提出“一黑一白”,着力于宣传城市文化传统。


“一黑”代表的是城市的钢铁文化,但以钢铁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反而容易给人留下环境恶劣的误解,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马鞍山著名旅游景点采石矶


“一白”则是作为文化符号的李白。作为李白长眠之地,马鞍山曾主打“诗城”的旅游招牌,还举办诗歌节来推广城市文化。但由于整体缺乏有效的包装推广,马鞍山的旅游产品仍旧只能是南京游的附赠品。


马鞍山每年都举办“李白诗歌节”,

但好像知道的人并太不多


李白墓


同时,马鞍山依靠毗邻南京的独特优势,接入联通南京的交通网,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依靠南京的带动进行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靠近南京的地理优势,使马鞍山人在上世纪就一直保持着前往南京消费的传统习惯。增进马鞍山和南京的消费互动,对马鞍山发展第三产业将会起到不小的帮助。




马鞍山的转型发展仍在继续,仍在攀升的GDP昭示着这座城市和其他资源城市的不同之处。


而那些由于资源枯竭而陷入困境的工业城市,也将会从马鞍山转型的成功之路,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政府统计委员会. 安徽省统计年鉴[M]. 安徽省政府统计委员会, 1934.

[2]鲍寿柏. 马鞍山:探索钢铁工业城市转型之路[J]. 中国城市经济, 2007(6):32-34.

[3]王莉娟. 马鞍山钢铁公司发展史研究[D]. 安徽大学, 2010.

[4]刘占亭. 马鞍山市城市空间演变及发展探讨[J]. 建筑与文化, 2017(5):217-218.

[5]张墨宁. 马钢和一座城市的转型探路[J]. 南风窗, 2016(9):39-42.

[6]李真. 匹兹堡产业转型促进城市更新探索与实践[J]. 城乡建设, 2016(9):93-95.

[7]李向东. 诗城马鞍山的旅游现状及对策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24).

[8]李昌志. 马鞍山市志[M]. 黄山书社, 1992.

编辑于 2018-08-16 20:07

作为一个参与过马鞍山多次城市规划的规划师,我想应该可以试着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无论是从历史、现实还是未来的角度,马鞍山都是南京的小弟或马仔,至于是小弟还是马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也是马鞍山未来需要把握的不同方向。从历史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只能从文武角度来看。从文的角度,马鞍山有名的历史名人,李白,谢朓什么的,包括最近发掘的三国大将朱某某的墓,人家真是冲着马鞍山来的么,naive!!!人家是冲着南京,或者叫建康、金陵、江宁去的。只不过有时到郊区度个假,或者买个别墅,所以来了马鞍山。再从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很悲催的是,每次打南京,马鞍山都要受池鱼之殃,而且基本上要破南京,先从马鞍山开始。因此无论是苻坚攻东晋,还是完颜亮攻南宋,甚至伟大的渡江战役,都从马鞍山开始。而马鞍山之所以归入安徽,而非江苏,也是北方伟大统治者的智慧,怕南京坐大,因此把安徽割出去,随时看着南京,谁让每次南北分治,南京都是当仁不让的都城呢?除了南宋那个怂逼。

再来看现实,马鞍山自己的商业不如南京,合肥,甚至芜湖。为什么?因为买东西都去南京,都去南京,都去南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当时拿到了这样一个数据,马鞍山人的信用卡一半是在南京刷掉的。这就搞得我们这些做规划的很悲伤啊,因为不知道城市中心未来咋弄,因为核心地段CBD吸引不到人,有了高铁就更吸引不到人。但更悲伤的是,我们根据企业大数据做了一个分析,从2005年到2014年,马鞍山跟南京的关系密切度在下降。维萨?人家南京现在要跟合肥玩,要跟上海玩,要跟江苏的兄弟姐妹玩。跟马鞍山?穷亲戚私下走动走动就好。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安徽省不想让马鞍山和南京走太近。把江北两个县划给马鞍山,也有一种婚姻包办,给个童养媳拖着,让你走不掉的情况。实际上,这个政策拖累了马鞍山和芜湖两个城市,因为长江自古就是天堑,不仅是军事上的,也是经济上的,长江自古以来跨江发展就三个城市,重庆、武汉和南京,连上海都不行。别说是行政区划的原因,如果经济好联系,行政区划是可以撤掉的。因此,对于马鞍山和芜湖这种等级的城市,跨江发展,想想,都。。。何况,即使是南京,江北也没多少人愿意去。

好啦,有人会问了,维萨不说钢铁。因为很简单,这是一个讲情怀,讲创业,讲金融的年代,而不是一个讲实业的年代。马钢确实很辉煌,作为第一个H股上市的钢铁企业,又得过毛主席表扬,创造了新中国无数辉煌的企业,多的就不说了。只讲一个事,在马鞍山,“不做马钢工人,就做马钢夫人”。接待我们的一位规划局大领导,当年就很悲伤,因为进了规划局而没有进马钢,居然相亲被歧视。公务员相亲市场受歧视,你能想象么。。。。当然,那是以前,现在麽,呵呵了。

其实有时候我们对未来也感觉迷茫,很简单一个道理,留不住人。问过规划局的人,他们的子女应该算马鞍山精英阶层了,答案是没有一个留在马鞍山。一流的漂洋过海,二流的北京上海,三流的南京,去合肥的都很少。维萨?很简单,这个时代不再属于钢铁,是属于互联网的,属于金融的,属于文化创意的,而这些,未来都不太会在马鞍山,甚至南京能不能把握这个机遇,都很难讲。

当然,马鞍山作为皖南,环境真的很不错,很宜居,很早就是中国园林城市了。和北方一些钢城不同,马鞍山环境很不错。直接上图:

‘ 宜居环境真的挺好,但宜居环境如何转化为未来的就业吸引力,真的不好说。但大的方向是一定的,就去做南京的小弟、马仔甚至情妇,但这几个概念是不一样的,前景也是不一样的。但具体怎样做,是需要领导去思考的。其实真的没有丢人的,很多宜居城市都是别人的小弟或马仔。不去做大城市,也少了大城市需要背负的责任,活的更轻松,至少房价更低,生活更幸福,不是么?

发布于 2016-04-17 10:12

我是个生长在马鞍山的80后,深度剖析下马鞍山这座特殊的城市;

马鞍山是座特殊的城市,任何方面都很特殊,特殊的让人看不懂,这既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

首先说说马鞍山是怎么建成的,无论是百度还是维基,都能查到马鞍山市的历史,说马鞍山历史悠久,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说法,马鞍山市是1956年才建立的,只不过把当涂划过来了而已,所谓的历史,也只是当涂的历史,2011年和县划过来,又凭空多了一大堆历史;

其实在马鞍山市,比市历史长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单位的历史都比马鞍山市长,比如一些探查队,矿队;

建市之前的历史不多说,就从56年建市开始说吧,很多人都说,马鞍山是因为马钢才有的马鞍山,这话绝对的正确,在那个以钢为绩的年代,钢铁厂建设乃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别说是马鞍山了,就是荒无人烟的大西北,如果哪块地下有铁矿,都会出现牛鞍山,驴鞍山这样的城市;

我把马鞍山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来派,一种是当涂,和县等周边地区的本土派;

我家就是典型的外来派,爷爷来自宝钢,外公来自鞍钢,当年都是支援马钢,带着一家老小(因为没有计划生育,那时真的是一大家子人)来到马鞍山定居,说白了就是来马钢定居;

那时候的马钢人的待遇是今天马钢人想都不敢想的,我外公一个人在马钢上班,养活了我外婆,四个舅舅和舅妈,两个姨加我妈,还有几个投奔的人,也许你会问,那你外公一个月工资是多少啊?十几块钱;

十几块钱就能养活那么多人?可能今天的90后00后都无法想象,其实真相在于,那个时候马钢什么都发,你只要来支援马钢,房子给你(我外公家最早就是一个大的四合院,在马矿小东山那),米,面等粮食按人口发,布料也发,衣服都是我外婆自己缝,隔山差五的还发牛肉罐头,干果蜜饯,一发就是一大箱,至于其他生活必需品,如牙膏毛巾被子啥的,马钢会发票,凭票去领,反正就是你要工资也没用,什么东西马钢都给你准备好了;

就这待遇,在困难时期,一点都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好,因为那个年代要赶超英美,钢产量只能涨不能跌,再加上生产就是革命的观念;我外公跟我说,60年代,家里还装了电话,家门口还通了厂车,那时候他就把大扛自行车给我妈上学骑了;

顺便说下,那个时候工人的子女上学问题也是马钢解决的,东方红小学,也就是今天的十一中,那个时候是真免费,不像现在,说是上学免费,各种补课费绝对让你大出血;

可以说,我爷爷外公那一辈,工人就是最牛的,按照我爷爷话讲,天塌了马钢都不会塌,这些人,我称呼他们为马一代,在他们眼里,马钢就是天,或者比天还大,他们一辈子奉献给马钢,马钢保他们一辈子,保他们子女成长成人;

我外公后来工伤下来了,我上高中那会(应该是2000年左右),外公带我去运输部澡堂洗澡,不花钱,一进澡堂,里面年轻的工人都说大熊猫来了大熊猫来了,我外公听了就不高兴了,说大熊猫是畜生,你们是在骂我,一个小伙看出我外公不高兴了,忙解释道:我们意思就是马钢对你们这些元老就跟对大熊猫样的,好吃好喝招待;

我外公去年走的,97岁,虽然走之前交代一切从简,但是依然有很多领导前来送行,仪式也比较隆重;

再说个我外公的事吧,九几年的时候,马矿要拆迁,我外公就跟上面领导说,因为你的子女现在都成家立业了,新房子就按照我们老两口的标准发放,当时两个地方选择,珍珠园和新工房,我外公说,还是新工房吧,珍珠园留给更需要的人,为此,我外公从一套几百平米的四合院搬到了四十几平方的筒子户型的房子里,我几个舅舅为此还闹过,但是我却很能理解他老人家的心境;

他三十多岁来马钢,几乎没有为一家老小的生计发愁过,就连理个发修个脚都是马钢请的,他对马钢是抱着一颗绝对感恩的心,现在这种人可以说已经没有了;

这就是马一代,淳朴,善良,幸福是他们的人生标签;

也正是大家都看到了马一代的待遇,才产生了不做马钢工人,也做马钢夫人的观念;

其实产生这个观念的人,本身有着处于社会底层的出生,那个年代他们唯一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只有两个,一是当兵,二是嫁给马钢工人(或娶马钢媳妇);

他们是马二代;

马二代的成长轨迹基本上是高中上完下放农村,跑的远不远看你家背景,没背景的去北大荒吧,饿死几把拉倒,有背景的就去周边,还能经常回来,我妈妈那时候就是去的全椒;

那时候人真的很善良,我妈妈那个时候十七八岁,晚上经常在国道边搭大货车回马鞍山,就在今天人人都有手机的情况下,你让一个女孩子晚上去搭陌生人的车,危险系数多大心里清楚;

下放时间不长,也就两三年,回来包分配,或顶职,反正就给你一铁饭碗,不会让你饿着,我妈妈那时候就成了电影院的一名售票员;

几个叔叔舅舅当兵回来,党员身份,全进马钢,那个时候人手一辆幸福250,就是那种红色包着大铁皮的摩托车,估计相当于现在的宝马奔驰了吧;

但那个时候马钢对他们的待遇就不如我爷爷的了,至少房子不是免费的,自己要掏钱,掏多拿的房子好,掏少拿的房子孬,自己在往领导家走动走动都会有房子住的;

但是,就这座城市而言,人与人的差距,就是从马二代拉开的;

先说说我大伯,我觉得他是我们家最聪明的人了,他至始至终就一个目标,就是回宝钢,回上海,这谈何容易?我爷爷当年来都是立军令状的,生是马钢人,死是马钢鬼,与马钢共存亡,你现在想回去,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但是我大伯动用了在上海所有的人情往来,最后据说还是上海某个自行车铃铛厂的厂长帮了忙,举家迁回上海,在长宁区分了一套50几平米的房子,为此自己的家底掏空了,还问爷爷和几个兄弟借了钱,好多年后才还清,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我大伯的选择是正确的,堂哥已移民澳洲;

但是那个时候我大伯的日子很苦,有次过年回家,我几个叔叔和我爸都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去,我大伯什么都没带,后来回上海的火车票钱都是我爸给的,那个时候也就我爸对他好点,不笑话他,也正因为如此,我后来去上海上学,我大伯也没少照顾我,由此可见好心还是有好报的;

我大伯代表着马鞍山的一群人,在他们眼里,自己原来的地方才算是大城市(事实也的确如此),当年很多从上海,武汉,山东,天津甚至北京等来支援马钢的人,基本上也都来自当时国内的一线城市(当时,有大型钢铁厂的城市就是一线城市),他们奋斗目标就是回去;

我有个同学,他大学毕业了去合肥发展,他妈妈把他骂了一顿,你没事往合肥跑干啥?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你毕业了不去北上广也就算了,至少也得去苏锡常吧?因为在大部分的马鞍山人眼里,你去合肥发展就跟去当涂,和县发展一样,虽然现在安徽举全省之力发展合肥,依然改变不了其在马鞍山人眼里的地位;

分享个笑话,一外地人当着两合肥人的面骂合肥,肥东的抄起板凳冲了上去,肥西的捡起搬砖拍了上去;一外地人当着两马鞍山人的面骂马鞍山,一个马鞍山人说:管我鸟事,我是南京的,另一马鞍山人说:管我鸟事,我是芜湖的;

当涂大部分人对芜湖的感情比马鞍山深,和县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是南京人;

你去芜湖看看,百年老店很多,馄饨,小笼包,烧麦等,百年都的夸张了点,几十年还是有的,但是马鞍山呢?你也许会说,安工大肉饼,鸡汤豆脑,二子面馆?那还有么?我这么告诉你,马鞍山人赚了钱,第一件事就是往外面跑,这也是很多饭店为什么一开始烧菜都好吃,后来就不行了的原因,因为领导班子全换了;

那为什么芜湖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芜湖人的自豪感很强,在他们眼里,芜湖是安徽的NO.1,至少可比苏锡常;

我大伯虽然苦了一辈子,但是至少他是成功的,我爷爷跟我讲,以前有个铁合金的,想回天津,这边放了那边不收,走动多年无果,只好回马鞍山,进入马钢大集体,90年代下岗第一批人,后来去搬水泥,活活累死了,在此向那些奋斗过的马二代致敬,至少你们奋斗过;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马鞍山麻将馆那么多,一进小区,一楼基本上都是搓麻将的声音,我说是因为马钢,马钢是典型的只管温饱不管淫欲的企业,你说马钢那么大的一个国企,体育馆有几个?图书馆又有几个?更不要说什么足球场篮球场,我小舅在马钢那会,他们班长就是带头打麻将的,你不打那别人去打你就继续站岗,继续干活,反正要有人干活,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跟外公去活动中心看她下象棋,整个下象棋的房间,就几个人,印象当中重来没坐满过;

另一方面,由于马钢那个时候福利待遇都好,发了工资也没地方花,下班了叫上3个人去打通宵麻将,第二天上班补觉,是多少人人生的缩影?

有一次,我小叔打麻将,缺一个人,我大伯就说,我也去和你们玩玩,我小叔翻个白眼就说,我们都是玩钱的,你玩的起么?

我小叔现在是保安,专门值夜班,我堂弟结婚时,上海的大伯一家都来了,我小叔献的那个殷勤,就跟个奴才似的,我想,人家当年处于低谷期的时候,你给人家白眼,现在人家是上海人,你又跟个奴才似的巴结人家;

可见,人最傻的地方在于把别人当傻子;

除了像我大伯那样,想回大城市的马二代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自己奋斗的马二代;

这里不得不提当年的马一代,除了像我爷爷外公那样的,受国家指示来马钢的正规军之外,还有许多自发的民间组织前来淘金,他们大都来自阜阳,亳州,蒙城等皖北地区,来到马鞍山后,自然不能进马钢,就摆摆地摊,开开小吃店,打打零工等;

他们大都住在郊区窝棚,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奋斗的欲望比一般人都要强;现在马鞍山街上开豪车的,基本上都是他们或他们的子女;

靠自己奋斗的马二代,他们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摆脱贫穷,说实在的,他们在我爷爷那一辈人眼里,就是逃荒过来的,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皖北的贫穷是超出我们想象的,直至今日也是一样,整个安徽,马鞍山靠马钢,芜湖和安庆靠自己,剩下的都靠合肥;

这些奋斗的马二代的故事我就不说了,大家可以去问下星玛丽,新大新,以及各大药房的老总们,听听他们当年的故事;

这里再提一下当年马钢的铁耗子,也就是偷铁卖,当年偷铁卖很赚钱的,还差点变成全厂偷铁卖,那个时期,如果你站在马钢厂区门口,凡是骑自行车,摩托车出来的马钢工人,后坐垫都带着一块铁,不大,跟个大王八那么大,后来就筒称王八铁,如果是开车的,那后备箱装的就更多了;这个还只是小打小闹,不是职业的铁耗子,职业的都是里应外合,半夜开着前四后八的大车进去装的,一车那时候四五千,一晚上干一万;虽然后来马钢加强了安保措施,但是也有不少人因此富了起来;

你若问,奋斗与不奋斗的区别在哪?很简单,偷铁卖钱打麻将的,都是不奋斗的,现在马鞍山土豪当中,靠铁耗子起家的不占少数,基本上都干过,人家现在几亿身家,天天在天上飞来飞去,而你依然天天坐麻将馆里;

当然,大部分都是像我家那样,平平淡淡地生活,父母过着两点一线的日子,到点上班,到点下班,这也是大部分马鞍山人真实写照,他们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工作了大半辈子,存下来的钱,给我们这些马三代上大学,买房子,结婚甚至生子;

对于这一点,马三代可以说是很幸福的,毕业之后回到马鞍山,工作父母找好,房子父母买好,车子父母买好,对象父母介绍好,只要一切按照父母的话做就行了,你看现在在马鞍山,凡是进银行的,机关的,或者马钢新工人,都是这样发展模式,他们的父母无一不是辛苦了一辈子;他们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文化和理想,只是想着要把自己的子女送上幸福生活的轨道;

有很多人说在马鞍山娶老婆,女方家要几十万的彩礼钱,我听了不仅想笑,那是因为你没碰到好的,你在马鞍山娶媳妇,如果女方家是个正常家庭,你买房,女方负责装修,或者陪辆车,还是好车,女方家出的钱不会比你少多少的,通常情况下都比你多或者差不多,原因很简单,家家都一个孩子,谁不期望自己女儿婚后幸福?谁不期望以后见了亲家可以挺着身板走路?要钱的哪都有,你若碰到,算你倒霉;

精英阶层,也多出现于马二代,改革开放后,很多马鞍山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才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说句实在话,马鞍山每年考上什么重点本科,或者高考状元啥的新闻,很多人都嗤之以鼻的,真正的马鞍山精英,子女大都不在马鞍山,条件差点的,去香港新加坡高考,好一点的去日韩,再好一点的直接去美国,英法;他们比我大伯强,但承受的风险也比我大伯大;

富人比穷人强的地方并不是在于他们钱多,而是他们更能看清这个世道的规则;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得有个前提,就是在社会有着相对公平法则下,才有用;如今,人的一身只有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是出身,一次是婚姻;

说完马二代,就来说说我们马三代吧,正如刚才说了,我们马三代因为出身的不同,所以如今的命运也是大相径庭;

马鞍山的珍珠园,在90年代可以说是马鞍山精英居住小区的代表,能够分到珍珠园房子的,非富即贵,而如今,你进珍珠园看看,基本上都是县城上来的,或者郊区的,小区整个一脏乱差,养鸡养鸭的到处都是,这一点也反映到马鞍山精英人才的流失;

对于我们这些解放路长大的孩子,社会并没有留多少机会给我们,平心而论,马鞍山勉强算四线小城市,也刮过微贷风,微商风,但又有几人知道,这些都是北上广苏锡常玩剩下的?我们靠父母,父母靠马钢,所以每当有马钢的负面消息传出来,不知多少人战战兢兢,也有很多人问,如果马钢没了,那马鞍山还有么?

你要有本事,马钢没了你还有,你要没本事,马钢还在你照样没;

随着父母逐渐地退出社会舞台,新一轮的机遇降临到我们马三代的头上,曾经的同学战友朋友,或许因为父母的帮衬现在个个风生水起,但这个社会终究是要凭真本事吃饭的,就我个人而言,马鞍山这座工业城市,真的没什么发展前途;

这是一座养老的城市,奉劝各位马三代,不要一时兴起丢掉工作跑去创业,到后来连老婆孩子都养不起;马钢虽然不照了,但至少能让你吃上饭,90年代下岗潮的时候,多少人自杀?

发布于 2016-07-20 14:58

一個一心想投入南京懷抱的城市,大多數人對南京有一種情懷。學生在外上大學少有說是安徽的,都說是南京旁邊。 發展還算湊合(其實我覺得很差,有十年幾乎沒怎麼發展),主要原因是被省會吸血過多。且不招省會待見。 市區幾乎沒有原住民,五几年建的市。老一輩人口來源主要來自:周邊地區(如當塗,巢湖地區,蕪湖),江蘇(南京,揚州等),東北(鋼鐵建設來的),上海(知青,鋼建)。總體素質還算不錯,但因為人口來源,從而市民對馬鞍山有歸屬感,但對安徽就沒什麼感覺,形成一種奇怪的心態。 城市特別小,一些大城市一個區都比它大。也算別緻,稱得上山青水秀,各種國家榮譽不提。 全城幾乎沒一輛黑車,出租車管理十分優良,司機不敢拒載。城里打車再遠估計也就二十元錢。 沒什麼特別好的景點(朱然墓,採石磯,外來的可以看看,本地人小時候春遊都去吐了),也沒什麼特別有特色的吃的。但是飯店蠻多,水平也還算不錯。多淮揚菜和徽菜。早餐吃麵,稀飯,鴨血粉絲湯,生煎包,鍋貼餃。中飯,晚飯,主食大多是米飯。 路遇美女概率沒那麼大,但起碼不鬧心,好看的也不少。 普遍講馬鞍山普通話,和南京話有相似。 城市小導致人的圈子小。基本上四個相互不認識的人聊天就一定會聊到一個共同認識的。一家裡工作單位逃不過馬鋼,十七冶。 不排外,容易融入。但處處吃關係。(特別牛逼的人到哪都能弄好關係,這些不論。) 宜居是真的,前十幾年污染蠻大,近幾年好了不少。物價和南京大體持平,房價卻還算低。生活節奏不快(我看也就是發展不算太好,三線城市?) 城市新一代素質尚可,眼界也比一些地方開闊點。當然,傻逼哪都是有的。諸位要是來了,未必碰不上。 從小到大,基本沒有嚴重治安問題,民風淳樸,街上有吵架的,但少有打架的。 總體說吧,在中國還算不錯的生活城市。 有緣的話,歡迎您來。

发布于 2015-03-27 14:24

讲真,在外地别人问我们家在哪里,我们说南京附近只是为了方便定位而不是所谓的『攀高枝』。

小马很温馨,小马的妹子很软萌,小马的妹子,小马就是小马,并不是谁的附庸。

发布于 2016-09-11 10:58

作为在马鞍山长了20年的人,离开家也快7年了,不过基本每年都会回去

基本情况,马鞍山是个小城市,骑自行车基本上东西向半个小时可以横穿市区,南北向大概小一个小时自行车可以横穿市区。 人口五六十万,人均收入,在职职工大概在3000多(个人观感)。临近大城市南京,45分钟车程可以到南京新街口(不堵车)。江南城市,当年项羽无颜回江东时候,乌骓马马鞍落地成马鞍山,马鞍山市由此得名。有景点太白楼(李白)采石矶,太白墓,蒲塘风景区,标准的移民城市,1956年建市,第一批大部分是为了建设马钢来的,著名企业马钢,新马专汽,山鹰造纸,最近出名可能还有个金菜地,(我觉得黄池更好吃,无利益相关)我爸家浙江人,我妈家安庆人,我爸妈都是随父辈来马鞍山。我算是第二代在马鞍山出生的人。

先说说缺点,。

首先相对物价,马鞍山绝对是高的,至少在省内是这么个状况。

第二,前面李昂说马鞍山经济水平安徽第一,你是看GDP吧,GDP第一一去不复返了,尤其加入和县和含山以后,即使GDP高,经济水准也是不如合肥和芜湖,毕竟经济体量放在那,交通环境放在那,吸引的投资也相对少得多。 这几年经济发展相对停滞

第三,另外污染的确是有的,我们马鞍山是重工业城市,灰蒙蒙的天有,蓝天也有,跟其他国内长三角地区城市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你住的接近马钢厂区,是接近淮北,但是大部分马鞍山人都已经远离厂区了。

第四,再有前面说人均车保有量全国前十,我不认为是什么好事,坦白说,好面子,攀比这个问题是所有小地方的通病,我见过很多马鞍山一家三口月收入不过5000,家里一辆车,而且都喜欢买大车,最后这几年交通堵得是苦不堪言,当然我觉得交通比芜湖好。尤其我来美国以后,在一个汽车发达,汽车消费相当理性的国家,真不觉得车多好。

--------------

优点:

第一, 总体绿化绝对超过全国一般城市,因为市区有雨山佳山两个小山,加上三个湖,南湖北湖雨山湖,两三个公园,所以随处是绿色,去过的城市不算多,国内外几十个城市吧,可能绿化更好更舒服就是杭州了。(略夸张,当然仅限于比较马鞍山最核心那一块。)

第二,生活节奏是比较慢的,不用太紧张,不适合奋斗的城市,适合叙叙家常普通生活的城市。

第三,房价凑合吧,5000左右的房价,在中国不算高了吧。而且相对收入来说。

剩下就真没什么。

虽说我是马鞍山人,对我而言,这是一个OK的城市,我本想着马鞍山可以建成一个小而精致的城市,结果还是走在大部分城市一样的路,但是有父母在,希望每年能回去看看。

------------------------

补充: 总有人回复说马鞍山房价早就远不止5000了,下面就贴几个随手在网上找的数据,第一个2015年6月马鞍山市区房价环比上涨4%达到5221元, 来自马鞍山房房网

6月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近四成

第二个数据来自马鞍山搜房网,马鞍山2015年6月平均房价4919元,可能他们统计数据口径不同,略微差别,总体说马鞍山房价5000左右应该很精确吧。

编辑于 2015-07-08 00:52

这是我十八岁那年一个人在异地呆了一年后回来写的文章。当时的文笔还是有点稚嫩,但是我觉得该表达的我应该表达出来了。

这是一座很好的城市,它很小但是它很安稳。我们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我们向往外面世界的波澜壮阔,但是我们也永远会记得有一个永远等着我们回去的地方。

我们不卑也不亢,不求攀高,也不自贬。我们不会用太多的言语表达,唯有用一点一滴的言行与举止表现我们不负于这个城市的骄傲与尊严。

我是马鞍山人,我以此为荣。

十八年 一座城

文:西陵曲

从火车站出来的时候,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迎面扑来的是这座城的呼吸,明明是冷冽的空气,在呼入肺中的那一刻却只感到温暖与熟悉 ,令人莫名的安心。

这是一座江东的小城,毗邻繁华喧闹,承载了六朝帝王之气的金陵,浩浩汤汤的长江从它的北面日夜不息的奔涌而过,而它安安静静的居于其中,不吵不闹,和和气气的过自己的日子。

我生活于这座城中十八年,我熟悉这座城,犹如鱼儿之于水,人之于空气,熟悉到几乎忘了它的存在。

我曾带着耳机游荡于这座城的大街小巷,而当我回想起每一处拐角每一条长街,似乎还依稀残存着当初走过的气息。

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十八年的记忆由此而生。幼时,在湖岸的垂柳下编过柳条,在路边的草丛中捉过蜻蜓,在邻家的后院里打过枣子。长大了,独自一人走过从学校回家的路,寂静的巷道里,路边昏暗的灯光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家住湖边,湖岸多树,门前便是一棵桂树,郁郁葱葱的枝条一直延伸到我的窗前。每至秋高气爽时,推开窗,便满屋都是桂子的芬芳 ,清淡而袭人。常有老人,在风和日煦的下午,带着一条小京巴,坐在湖边的长椅上拉二胡。于是,悠扬缥缈的琴声便随风一直飘到我的窗前,萦绕不散。

雨山湖的湖水万顷碧波。垂柳枝轻拂于湖面,梢头点水。风起,会吹皱一湖涟漪,连绵不绝。远山黛微,雨后一抹翠绿。银子一般的月光洒下,湖面如透明的玻璃一般宁静澄澈。无风水面琉璃滑 ,倒映着夜空里寥落的星和月。忽而又有大鱼跃起,拨剌一声,惊碎一湖的清梦。

湖心有小岛,名鹃岛。据传是清理湖床时 ,由湖底的淤泥堆积而成。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移步换景,一转一奇。春来时,看过这里的繁花似锦,怒放的花儿浓烈争艳的犹如阳光下的明珠,辉煌耀眼的让人无法移目。盛夏时,半池的浮萍悠悠的从岸边荡开,纯白的睡莲安静的绽放其中。深秋时,梧桐的落叶铺落一地,遇上凄冷的秋雨,水流在地面上汇聚成深深浅浅的小水洼。冬至时,初雪刚晴,阳光乍暖,会有年幼的孩子在雪中嬉闹玩耍,笑声一直在雪地里回响。

还有一座鸟岛,每年冬天,总有许多来自北国的鸟儿,不知飞过多少里路,来这过冬。小时候不止一次打过偷鸟蛋的主意,可惜后来,岛边被围了一层厚厚的铁丝网,这个计划就此搁浅。

从周末补课回家的一段路,死党骑着单车载着我穿过绿树浓荫下的长街。那时,初夏的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街上的人群熙熙攘攘。而我在后座上荡着腿,差点踢翻小贩沿街摆摊的草莓。有时会绕远路经过一家奶茶店,买上一杯超大杯的奶茶,插上两根吸管,一边走一边喝,让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

曾在朔风呼啸中,和死党同围一条围巾,长长的围巾把两个人裹在一起,却每人手持一支甜筒,放肆地走在大街上。也曾在瓢泼大雨中,一起在路边的灌木丛里捡回一只被淋得瑟瑟发抖的小猫。一起逃过课,在新年将至之时,两个人溜达到公园,花了很长的时间,在铺满白石子的路面上用黄色的落叶拼成一个好大的“HAPPY".

学校后的雨山,和朋友好多次爬上山顶,迎着山风,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大声呼喊,让风把我们的声音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时,日落黄昏,瑰丽的晚霞一直铺展到天的尽头,而山下的校舍操场历历可见。山中春雪未融时,与朋友笑闹着在粗壮的枝桠间堆过怪模怪样的雪人。也曾依稀嗅到过樟树嫩枝的清香。山顶久无人居的黄塔,曾在那刻下过一个名字。而今,却不知是否已经磨灭。

这座城承载了无数悲喜哀乐,有过年少轻狂的张扬,也有过蓦然回首间的成长。而我生于其中,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如今终于长大,一步步走远。从小就是不安分的性子,总想着去远方,去更远的远方。然而在第一次离开这座城时,看着火车窗外寂静的黑夜,却又忽然感到惶恐不安,仿若心里原来塞得满满的地方忽然空了一块。离家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就当长大了,总要颠沛流离。“而当我再一次站在这座城的土地上,一种温暖熟悉令人安心的感觉包围了我。我知道,从此以后,无论我再走过多远的路,辗转过多少地方,听过多少次夜雨,看过多少轮明月。总有一个地方,安静的等待我回去,回到最初最温暖的地方。

只有当你离开家的时候,你才明白回家的感觉。

发布于 2016-07-17 00:57

马鞍山人,17届高考生,写答案的时候刚来浙江上大一。
先说个题外话,因为上大学后开始频繁使用微博才知道“徽京”这个说法,小时候南京在我心里也就是一个隔壁的城市,大巴半个小时而已。有的时候看说马鞍山碰瓷南京,极力依附南京撇清安徽,心里会有点不舒服。真的,在我生长到现在,我从来没有从我身边的人口中听说过这个说法,包括自我介绍时都会说“我来自安徽马鞍山,就是李白去世的那个地方”而不是,“我来自马鞍山,就是南京边上的那个地方。”
其次,关于南京,政策什么的我也不清楚,我的角度是,我们确实近啊,离家前高铁开通,现在十几分钟就到南京了去玩玩多好啊。

步入正题,
马鞍山怎么说,风景宜人,生活节奏慢,消费水平不高(比起我现在的城市确实),教育资源也不错,比如高中中的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就是很多学生的目标,每年送向清华北大的保送生就不少,竞赛也很强(本人不是二中的,不存在为二中做广告,只是说实话,记得初中指标生的时候很多人都铆足了劲去二中红星),很多马鞍山人在南京工作,现在高铁开通了,来回也很方便。如果你想在这扎根,养老,真的很不错,但如果你又更远大的目标梦想,可以去其他大城市打拼,或者在南京工作,在马鞍山居住,我是觉得我在马鞍山的生活是安逸的(经历过最严重的事是高一的时候去超市手机被摸走了……)没有什么大风大浪,是我喜欢的节奏。

南京的晚霞上热搜了,看到别人发的,马鞍山的同款晚霞。



而且,我也很难保证它一定是符合你想象,这个城市在我心中是和谐安宁的,但也难免会因为一些事一些人让它被误解,南京确实能带给我们很多资源,但每次介绍的时候,说出口的还是“安徽马鞍山。”

编辑于 2021-06-23 13:06
全国买房压力最低的5座城市,分别位于哪里?
6701 播放 · 7 赞同

马鞍山是一座人均买房压力很低的城市

马鞍山的人均收入是3.53万元,其房子均价为1.01万每平,买房指数有3.52。

马鞍山位于安徽东部的长江边上,跟苏南经济圈接壤,为我国传统的工业城市。

在整个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后,马鞍山凭其便利的区位和优良的水运,承接到了大量转移自江浙沪的制造业产业链。

同时,马鞍山也吸纳了无数劳动人口,让全市居民收入提升了一个台阶。

目前马鞍山的人均所得超过了合肥,居于安徽首位,房价刚破1万,所以当地人整体买房压力并不大。

编辑于 2021-12-01 15:36· 5520 次播放

作为在马鞍山读过四年本科的我来说说作为外地人 对马鞍山的感受

1 偷窃极其泛滥

我和我的同学们,不管是我的室友还是我的学弟学妹学长学姐,无一例外都被偷过一部到N部手机。我被偷过两个手机。一次是在市中心家乐福旁边上公交车时,被一只手摸去了手机,晚上八点;一次是跟同学在外面大排档吃饭时,手机无缘无故地就没有了。同学们的手机,要么是坐公交被偷,要么是在宿舍被偷——各种社会人士冒充学生窜入宿舍楼,如入无人之境宿管大妈压根不闻不问,直接推开宿舍门,有人在就说自己是推销小商品的,无人在(即使有人在睡觉)很快地顺手牵羊。哪个同学没被偷过?

芜湖和马鞍山都是偷城,众所周知。

2 治安极差

经常有社会人士大半夜流窜进校园,抢劫和殴打上通宵自习和从网吧回来的学生,不一枚举了,学校和派出所压根不怎么管,也管不着。

在雨山湖旁边的公园,也常有痞子混子聚集,偷窃、抢劫,围观的大妈大叔袖手旁观,呵呵。

某一年的六月份,发生过小痞子们在饭店过生日。下个月就要毕业的研究生跟同学吃饭,因为多了句嘴,叫痞子们不要太吵了,就被捅死。

这是发生在市区。

经常在市区马路上看到混混横行。

3 脏话满天飞

芜湖和马鞍山的脏话,是不带男女生殖器不开口的那种。

众所周知,毋庸置疑。

其他的就不说了吧。

没意思。

发布于 2016-07-22 15:29

安徽滁州人,09年来到马鞍山读大学,安工大。对于马鞍山的初次映像就是,离家很近,城市很小,楼也不高。刚读书,有半年没有出过校门,现在也觉得很神奇,读个大学跟读高中似的。

09年年底放寒假之前,室友说去大家去市里的家乐福买点吃的东西,坐火车的时候吃,这才是我第一次离开校门去市区,当然,我们东校区,应该也算是市区了,不过我们习惯把新亚百货(安工大本部)附近当做市区。新亚附近也是矮矮的楼,有家乐福,KFC,麦当劳,真维斯,现在好像都变了,变成金鹰了。但是城市很干净,或许是人口结构的单一,以马钢工人,大学学生为主,我个人觉得人口素质较高。这应该就是我对马鞍山的第二映像了。

上学的时间其实过得很快,马鞍山很小,什么时候爱上马鞍山,那就是傍晚的时候,在东区运动场的草坪上躺着的时候,我们说,这里真好啊,我要是能留在这小城里就好了,我们永远在一起。当然这我们是室友们。我们幻想着,要是能留在学校,留在那散发着温暖光的,6层建筑的宿舍里,红色的屋顶,楼下篮球场。不知道爱上的校园生活,还是这小城的时光。

可是毕业了,大家都走了,这时候才发现,留下的才是最难受的,在这小城里,只有自己,东区的操场也只有自己。所以开始义无反顾的向着北上广深奔跑。

发布于 2021-01-22 08:56

几乎是从小在马鞍山生活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原来老板会威胁客人,原来警察叔叔会不理人,原来司机师傅竟然会这么坏,原来世界有这么多坏人。从小到大只有现在上大学离开家乡,马鞍山就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小城市,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

发布于 2018-01-05 02:22

江东一花,唯有落叶散地之景。皖东重镇,实为百废无兴之地。昔取国库之资,妄建废耗之业,试创黑金之都,而失绿地之貌。夫科学发展之计划,环境保护之国策,于马皆以暴发而去之。断源而截流,必有其果。

于马之人,囊羞而有拜金之心,衣陋而求荣华之服。亦步亦趋,无高瞻远瞩,唯行当下时兴之事,不知未来流行之势。乃有万吨红锈弃于码头,挖湖造城无人问津之惨状。

东有高铁,时行二百五,市人如见珍宝,争相而坐,以至票证难求。所建新站,站台有二,市人皆言其大,可见其民闭塞土俗。国有王族思聪,其父智如樗里,所建之都,皆为盈利。时马凭钢铁而富,市商皆日进斗金,唯马之万达,无奈经营惨淡。问故,乃凭钢铁之富惜市人土俗,有富贾之资却无贵族之气,所购之物皆为地摊之货。遂改策,未得其效。问故,乃失钢铁之富惜市人攀比,无富贾之资却效贵族之容,所购之物皆为流行之货。遂又改策,未得其效。问故,乃得高铁之路又人爱折腾,有近便之易却会遥远之商,所购之物皆为金陵之货。思聪曰:改策?其父默。

马之人皆夸自富。言马富皆胜苏杭,近魔都而霸天下,只因民寡地狭,遂不能居于其上。国策有变,又逢钢价变迁,市人皆愤并和含之策,称其富皆过江扶贫,霸都计谋耳!全忘自身乃弹丸之地,安钢铁之富,毁环境之衡,弃招商之策,断发展之源。得恶报而思邻盗,食恶果而忘偶错,土俗之余更添狭隘之气。

编辑于 2024-01-12 16:38

马鞍山土著,先有马钢后有马鞍山,但是三县都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有陋室铭,褒禅山,望天门山,课文级别名胜古迹。本市纯正本地人极少,最多也就是采石或者霍里,采石当年就几十户人家。

三代人前定居的大多数是爷爷辈来马钢当工人的,比如我这样的爷爷外公都是当工人来的。二代人大多数都是各种各样的原因迁过来的,很小在省内也比较精,商业气息不如芜湖,很小的一个城市,市区人均安徽第一,当然你可能说资料上明明第二那是因为加了博望,马鞍山真正的市区也就花山区和雨山区,安徽区县人均第一和第二。但是离谱的是除了公务员和事业编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工作。

家里都是马钢的我家所有直系男性长辈都是马钢人。到我这代我的朋友里除了我都没有进马钢,当然一是马钢比以前难进了很多,二是很多人都往外面跑了。留在本地人才并不多。

本地娱乐项目不多,但是小酒馆和美食很多,城市绿化也很多。马鞍山最好玩的地方马鞍山东站可以去南京,也要和南京修轻轨了,至于发展前途,应该还是不错的,地理位置优越,可以说安徽最优越,挨着南京,有长江。挨着南京的城市安徽好几个但是马鞍山有长江,有长江仅有的几个大港口之一,还有全省第一的国企,当然现在被宝钢合并了。真的天生饿不死的地方。本地人以前压力不高但是现在突然高房价,让本地也压力大了起来,宜居度下降。马鞍山可能都是外地人来的不排外,虽然我不知道为啥,但是马鞍山市区人口是除了合肥唯一正流入,想来也是她的魅力。

我爱她我基本没有离开过她,也许不好,但是我希望我们新一代马鞍山人可以好好建设马鞍山。

编辑于 2021-09-23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