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求职
职业
职业规划

对未来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何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

关注者
256
被浏览
306,184

67 个回答

因为我是做职业咨询的,了解过的职业困境非常多。我就发现大多数越混越拉跨的朋友,通常都是因为始终没有把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坐标给找到,对自己的发展毫无规划,根本没搞清楚人生发展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啥。

基本就是两眼一抹黑,闷头往前走。他们并不是笨或者不努力,相反,他们可能更努力。

问题在于,他们的努力是没有规划的,是盲目的。

年轻的时候感受还不明显,但是到了28、29岁,突然发现自己的职业发展卡住不动了,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精力也跟不上,眼看着自己像一艘沉船越来越没竞争力,整天焦虑的不行。

所以今天文章帮助大家学会系统规划自己的长期职业发展。

我们今天会说清楚3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说未来大多数工作是没有出路的;

第二,长期职业发展,应该怎么思考和行动;

第三,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坐标,必须知道的4个筛选条件

GO。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未来大多数工作是没有出路的

要先提一嘴的是,关于“未来大多数工作没有出路”这个观点,是针对那些希望不断奋进,让自己的人生获得更开放,更自由,更有挑战的人来说的。

如果你觉得在一份工作中同事关系不错,工作稳定,自得其乐,这完全没问题,这非常幸福快乐。

请理解我完全不是在diss上班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些选择需要被尊重。

得到“未来大多数工作是没有出路的”这个基本结论,主要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这事儿要从工业革命开始说起。我尽量长话短说,复杂的事情简单说。

工业革命是怎么发生的,这底层是内生性的需求,即,人口不够,效率太低,导致产能上不去,所以需要技术提升,来提高效率,这是社会发展与人口不足的矛盾。

这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内生性需求。

工业革命,机器替代人,有了公司和组织的概念。这就走上了一个不断提高效率的过程。或者说,工业化过程。

而工业化过程,不单单指机器大生产的。工业化过程,是把一切能标准化,专业化,细分化的东西,都不断标准、专业、细分的过程。

所以,为啥明明社会发展了,我们文明了,物质极大丰富了,普通人的生活却没有变化?

是因为,之前的工作是很依赖于个人能力的。或者说,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能力,是不容易被替代的。

老师傅是可以管一系列事情的,这是经验的累积,老师傅的幸福度是很高的,因为被尊重,因为有价值,还能收徒弟,还拿高工资等等吧。

但是当一切都被标准化,专业化,细分化之后,不再需要老师傅了,所以普通人的晋级路径相当于被斩断了。

所以,不能把工业化等同于机器大生产,要把工业化说成是一种方法论。即:就是流程,标准,细分,优化流程。

工业化的结果是,过去的工作被切成了无数个小块,资本家把这些小块工作分别卖给员工去解决那个非常小的模块的问题。

这样,员工重复做一件事,能力会专精,且不会有机会威胁到公司这个大机器的运作。

如果一个人负责的环节太多,能力太强,掌握的资源太多,就有可能自己干。

所以,现在的工作越来越被细分,这也意味着,一个人混社会的“议价能力”是越来越弱的。

而且工业化的结果是无休无止的,永远有空间继续做优化的。大家知道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做工业化优化的。

就拿我们最常吃的各类连锁店来说,麦当劳肯德基,这是外国餐厅,我们的中餐也一样啊,各种小面,火锅,连锁餐厅。这些餐厅怎么保证出品在各地吃起来口味保持一致,那也是要用到工业化的。

这时候我们认为很难失业的厨师,这个非常依赖经验的工作,也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厨房后台被工业化改造了。

即,有专门的人去研究菜品,要做一道菜,有人专门全国去找到好吃的菜品,研究怎么做出来这个味道,各种找秘方和尝试。

然后所有用料全部细致到克,完全标准化,包括烹饪的时间,火候,这些全部都会有标准。

一道菜,90%的工作都被标准化了,大部分都是中央厨房搞定的料包了,炒炒就行,那这时候是不是很多厨师的作用就被削弱了。(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我指的是连锁型的饭馆)

当社会的各个生产环节都被切成一个个小块,那是不是只要是一份工作,从长远看,就基本是没有出路的。

因为你掌握的仅仅是一小块的工作能力,而你这个螺丝钉是可以随时被替换的,一旦有更便宜,更年轻,更有能量,工作效率更高,个人事情更好的人出现,你被替代是不可避免的。

除非你有更牛的竞争力,但是可能会有么?你只可能通过忍气吞声,降薪和加大工作时长来弥补自己年龄和精力的不足。

但,这种弥补,到哪天算个头?到头来还是不能逃脱像被剩茶叶一样被倒掉的命运啊。

以上,算是一个清晰的解释吧,为什么,在今天,一份工作是有出路的。且这个工业化过程,还在继续。

所以我始终在跟大家说的是,未来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个体。你尽早积累能让自己长期吃饭的本事,这个本事不会因为身体变差,年龄变大而贬值,并且你需要保持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应对今天这个时代的变化,才能让自己和家人过得好。

别死盯着一份工作了,能让你过得好的是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你的工作。

第二个问题,长期职业发展,应该怎么思考和行动

总的来说,解决长期职业发展问题,有这么几个重要模块,这几个模块,我会按顺序来说,注意,这同时也是行动顺序。

第一,当你考虑长期职业规划的时候,你要搞清楚自己要过的生活状态

这一步至关重要,这是人生规划的起点。

如果你没有想清楚自己要过的生活到底是什么,那人生中的每一个岔路,在做选择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你会迷失方向,因为你不清楚每条路的重点,这样的话,迷茫和困惑会始终围绕着自己。

所谓生活状态,并不是指具体的领域和职业。并不是要求你在20岁、30岁的时候就想清楚未来自己要做什么职业。

生活状态最重要的两个要素,一个是年收入,一个是时间自由度。年收入,对应的是你需要的物质基础;时间自由度,对应的是你每天的时间作息。

这两点是构成生活状态最重要的要素。

有了生活状态的目标,才可能分解出来实现目标的路径。这个目标不清晰,那很可能做的事情从一开始就错了。

比如你要的是自由的人生,那很显然你应该当一个自由职业者,而不是开一家公司。如果你开了公司,那么你越成功,离自己想要的生活会越远。

生活状态目标,能给你的是一个方向性框架,这是你的「主心骨」,具体实现路径应该是在很多选项里不断衡量与切换中完成的。

这样,你才是更有效率地在正确的方向上做积累。

第二,给自己扩大选项

给自己扩大选项换句话说,就是跳出认知锚点,寻找可能性。我平时在星球也好,文章中也罢,说得最高频率的就是这几个字了:扩大选项。

要记住的是,想做点事情,首先要给自己扩大优质选项,不能自己坐在那干想。

和做出好决策最相关的一件事,就是有足够多的优质选项。

想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可以干什么,干想是想不出来的。你要先去看别人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踩在别人的肩膀上思考和尝试。

当你真的可以跳出自己的认知锚点,搜集1000个案例,看到这个世界上,过上你梦想中生活状态的人,都干了什么,都是怎么干的,你会获得特别多的启发。

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人还能这么活,原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业务。

进而,当你把每一个选项,都做了足够多的数据整理。比如,你看看别人做的事情,有多少粉丝,关注度是怎样的,收入概况是怎样的,这样你就有了一份你自己整理出来的,小小的“大数据”。

你会得到客观、而非脑补的结论,你会看到,哪些事情是用户的刚性需求,做什么事情收益更大。

说点具体的搜索办法。

你的思维路径可以是这样的。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业务,都是需要宣传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好,只要做宣传,就会需要一个内容。那内容形式有哪些呢?非常简单,无非就是三种形式:第一,文字;第二,音频;第三,视频。

ok,那我们的做法是,只要找到最大的内容平台,去搜索各种内容,就可以顺藤摸瓜的找到内容背后对应的业务。

比如,你看看内容分类里面的心理学,看看有哪些高赞回答,这些回答背后对应的是什么业务,又比如,你可以用创业这样的关键词,看看有哪些人在分享自己的故事。

同样道理,音频平台你可以看看喜马拉雅都有哪些付费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什么领域的,他们在干什么事儿,视频也是同样的逻辑。

这样,你就可以找到不少你以前不知道的业务方向。

除了查找内容,你还可以查找平台。因为,很多业务都需要一个网络空间。我直接告诉你一个宝藏的地方,就是知识星球。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业务。

知识星球提供的是一个类似社区的网络空间,这里面有各种人在做各种事,它好就好在,特别接地气,特别适合普通人参考。

在这里你会发现特别多的圈子,甚至有一些是匪夷所思的,竟然还有很多人参加。

这个查找过程是一个特别好的学习过程,可以帮你看到更大的世界。

第三,用几个重要筛选条件帮自己缩小选项

什么叫重要的筛选条件?就是为了找到那件值得你长期干下去的事情,你制定的行动原则。这些原则的组合,就是你的筛选条件。

很显然,你要把有限精力用在有积累的,有复利效果的事情上,这样人生才有积累。

适合你的职业坐标是,这几个条件的交集:你喜欢的、你擅长的、有市场需求的,有技能长期性的。

做你喜欢的:

做有兴趣的事情,就是做那些即使不给你钱,你还愿意去做的事情。从做这件事上,你可以得到绝大的满足,你喜欢干。

大家可以想想,一辈子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人,区别将会有多么巨大。

随便举个例子,都是做“做饭视频”内容的,一个人是把这事儿当一份工作来做,做的时候需要强迫自己,另一个人自己本身就很喜欢做饭,平时没事儿就看菜谱做尝试,很显然对做饭有兴趣的人更有优势,时间一长这俩人的发展差距会相当大。

那你会问我没有什么明显的兴趣咋办,我虽然明确的知道自己不喜欢啥,但仿佛也没什么明确是自己兴趣的,平时闲下来就愿意打游戏,打游戏还老被虐。

找兴趣就是靠试。别想那么多,看到什么好玩的新奇的就去试试,动手做做看,在这个试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发现自己是不是喜欢的,干想没用。

而且吧,很多人有的一个误区是,我得找到自己的兴趣,才是做事情特别顺畅做的特别好。其实不是的。

并不是我们找到兴趣才能做得好,而是因为我们能把一些事儿做得好,得到内在和外在的奖励了,所以才对一件事产生兴趣的。

多行动,然后静下来观察自己,看哪些事是没钱拿,没人逼你做,你闲下来还是想做的那些事情。这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做你擅长的: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是那种,自己做起来觉得很轻松,而别人费劲的要命的事情。你必须搞清楚,自己做什么事情是超过平均水平的能力。

换句话说,当你和周围大部分人都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你干起来顺畅,舒心、顺手,而别人难受的要命,不得其法的时候,你就是在做自己能力圈内的事情。

在做任何长期努力之前,都需要有效识别自己的能力圈是什么,在哪里。这是所有努力的前提。在自己能力圈内做事情,就是首先把自己放置在优势的境地。在自己擅长领域和别人竞争才有优势。就好比天生的乒乓球手不要和天生的大高个去比赛打篮球是一个道理。

很多朋友之所以工作起来超级痛苦,总是有一种被工作虐的感觉,就是因为始终在用自己的劣势打别人的优势,始终在追赶,始终在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如果做一件事别人擅长而你不擅长,而且别人还比你努力,那你是没有机会打赢这场竞争的,你会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

做有市场的:

就是你能提供的服务,是特定人群的刚性需求。刚需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解决的不是刚需,而是有一搭无一搭的需求,那意味着你也挣不到什么钱。

比如,对于要离婚,且经济有纷争的人来说,找一个靠谱的离婚律师,就是一个刚性需求。

很多人的技能,是螺丝钉技能。就是你只能做某一个环节的工作,如果你脱离这个系统,你就没法活。这样就很被动,就很容易被替代,就很容易被一份工作掐住脖子。

比如你是路由器工程师,那中国最大的路由器厂商如果只有少数几家,那你的能力就只能卖给这三家公司,而当你的可替代性又很强的时候(天才除外,咱就不提顶级人才了),你在公司就没啥话语权,你也没啥工作选择权的。

而如果你是一个厉害的牙科医生,那你的技能明显比路由器工程师能卖给更多人了。牙医,在医院系统里可以干活,也完全可以单干,这个技能可以卖给很多人,而且需求很刚性。

掌握市场需要的本事,掌握需求刚性的本事,才有钱赚,这个逻辑不用解释也能明白。

做有技能长期性的:

这意味着,你所掌握的本领,不会随着你年龄变大了,身体变差而贬值,你不会遇到35岁职场枯荣期这样的问题。

现在网上有很多类似“未来10年市场机会是啥”这样话题的文章。说实话我觉得预测未来非常不靠谱。

因为技术发展太快了,我们真的难以预测未来,就好像十几年前你没法预测干掉钱包的是手机,你也没法预测干掉方便面的是外卖一样。

既然无法预测未来,那就把视线聚焦在那些不会变的事情上吧。这就是在关注技能的长期性。

满足那些不会变的需求职业,才适合当成终身职业。

比如,不管在什么竞争中获得的新贵,都会在最好的城市置业,那你当一线城市的房产顾问,就是一个需求不会停止,而且你即使年龄变大身体变差也可以干的职业;

比如,牙医和离婚律师。

牙医,就是解决垂直且刚性的需求,而且一个人完全干的起来。离婚律师,同样是解决垂直且刚性的需求。

这些需求不会消失,做这些事,就是和时间当朋友的职业。

再比如,人对物质的需求是有限的,或者说物质需求的爽感是越来越低的,但是精神世界的需求是无限的。且情感问题一定存在,所以情感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是一个不会消失的需求和职业。

大家看,包括上面提到的律师、医生,也包括老师,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有50岁的人还在干的职业。一个行业里能容纳各个年龄的人,说明这个行业或岗位是具备“技能长期性”这个属性的。

反过来你看看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有55岁的人么,咱别较真,不是说一个都没有,但真的是凤毛麟角了对吧。

大家不妨在生活中留意一下,什么地方有老师傅,老师傅还很吃香。有意识把这些行业,岗位,都给记下来。

以上四点,结合起来,即,找到自己「兴趣圈」、「能力圈」「市场需求」和「技能长期性」的交集。那个部分就是适合你的职业长期发展的坐标。

没错找到这些东西,每一点都不能说很容易。需要对内的观察,需要对外做调查,需要去和年长有经验的人请教,需要尝试。

这些都需要花时间,但是这些时间花得值。

我们不妨看看如果没有经过这些筛选条件的匹配,瞎选职业方向的结果是啥。最差的结果,就是这四个条件的反面:

技能受众小,逼仄没得选,被卡脖子;你不喜欢,做起来心理能量耗费太多,会痛苦;做不好,总是追赶,就是有劣势跟别人的优势竞争,难得要命。技能不长期,不能享受到技能的增值的复利,突然有一天被裁撤;

这几乎是最差的发展情况了。那每天真的就只能以泪洗面了,各种不自信,迷茫,觉得活着没意义。在物质层面在心理层面都会被摧残。

第四,在行动中去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上面一点我们提到了找到适合自己长期职业坐标的几个条件:你喜欢的、你擅长的,有市场的,有技能长期性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很多事情在你没做之前,你不知道这件事情想象上的和实际上的,是不是一回事。

也许你脑袋中喜欢的事情,做起来不一定喜欢。也许你认为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起来费劲得要命。

所以,做一件事你到底是否喜欢,是否擅长,是要在行动中验证清楚的。所以,当你通过上面的筛选条件,找到有市场的和有技能长期性的选项之后,你要在剩下的为数不多的选项中去尝试。

这是一个定性过程。即,先扩大选项,通过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长期职业坐标。

一旦这个坐标被找到了,剩下的,就是要用更长的时间尺度来进行积累和学习了。

这样,你就是在确定的,好的大方向上做积累和努力了。之后的日子,只会过得越来越好,而不是反过来。

因为你在积累的,再也不是一份螺丝钉能力,而是能让自己长期吃饭的本事。

我画了一张图来表现人生长期发展的阶段。

在职业探索期,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差距通常不会被拉开,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

是否通过上面提到的4个筛选条件找到自己长期发展的方向,变成了人和人差异的分水岭。

找到自己「兴趣圈」、「能力圈」「市场需求」和「技能长期性」的交集的人,会越干越顺,钱越来越多,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反之没有搞清楚游戏规则,没有把这些事搞清楚的人,会随着年龄变大竞争力越来越差,随着结婚生娃父母老去负担变重,日子过的会越来越差。

这就是找到自己长期职业正确的思考和行动路径。

我们做个总结。找到长期职业规划的几步分别是:

第一,当你考虑长期职业规划的时候,你要搞清楚自己要过的生活状态。

第二,给自己扩大选项

第三,用几个重要筛选条件帮自己缩小选项。

第四,在行动中去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只要扛过这段枯燥的探索期,后面路就会越走越顺,你会时间更弹性,你会更自由,你会不断释放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你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而不是越来越逼仄,越来越焦虑。

ok,讲到这里,应该把如何系统规划自己的长期职业发展问题给梳理清楚了。希望有启发。

--------------------

关于我:我是一个想活得通透点,获得财富和心态的双重自由的人。想看更多文章,或者想找我提问或学习,关注公众号:张君学习圈

1.在这里系统整理了关于长期职业发展的知识,欢迎查看: zhuanlan.zhihu.com/p/43

2.关于职业问题、人生困惑,也可在值乎发起单次咨询,点击下面的卡片就行了

编辑于 2023-01-02 10:26

缺少职业规划的受害者来现身说法,分享一下答主踩的坑和答主是如何积极自救的。前面是答主踩的坑,大家不想看的话也可以直接跳到第二部分的【如何做规划】

一、没有规划带来的问题

考研错过秋招,毕业遇上疫情,答主的求职之路开局就是地狱难度,答主之前又都是以考研为目标,还生过病,总之就是对就业没啥准备,再加上答主学的历史,很难找对口工作,所以当时的情况就是既没有想好干啥岗位,更别说规划。

找工作是时候就是病急乱投医,什么编辑、新媒体运营、短视频审核、文案、编剧、游戏剧情策划……总之简历海投,没有明确的目的,对这些岗位是到底干什么、发展路径什么也一无所知,这就导致了我职业发展不能说是一帆风顺,差点就是毫无进展。

所以,针对性的准备面试是最有必要的!

答主把这些坑总结成了三点:

1、面试屡屡失利

当时的答主对于运营也好,编辑也好,都只有一个朦胧的概念,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但并不完善,再加上也没有真正相关的实习,简直就是一个小白应届生。企业面试我的时候答主是一问三不知,啥也说不上来,几乎没有自己的想法,堪称应届生地下室。

这总情况下,大企业怀疑答主的能力,小企业觉得培养答主太费力,总之面试了十多个(面试都没进的就更多了),只有一个朝 13 晚 21 的教育机构(还好没去),和一个工资不高、也毫无新媒体经验的传统纸媒广告工作室。

答主不愿意做教育,也觉得下午 1 点到晚上 9 点的工作时间会让自己没有个人时间,就去了那个广告工作室做运营,想着小公司历练人嘛。结果历练不历练的,反正历劫是真的。这就是下一点了。

总之这一点来说,职业规划并不是只对工作后有用,你在做规划的时候其实也是对行业和岗位的深入了解,然后再次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甚至自己做一点小成绩,比如运营可以自己拆拆案例,面试的时候就会显得你有一点点专业性,会更容易被选择。

2、自我成长困难

小工作室是农业领域的,自己也没做过新媒体,有个做过 app 的领导,但也没有成型方法论,而且是个没时间管我的空中飞人,答主就每天自己写稿,发推送,连个给答主审稿的人也没有。

而答主自己对于运营的认知也几乎就止于此,就是写推送,发推送,对于行业不了解,对于职业也不了解,更不知道自己的发展路径,也没想到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提高。

如果答主当时有职业规划,其实现在网上资料很多,我完全可以自学,至少不会浪费半年时间,只熟练掌握了公众号后台的使用,而是真的把账号做起一点声色。

3、胡乱跨行跳槽

在第一家公司蹉跎半年,微弱的一点点上进心促使我开溜,但实际上跳槽的时候不过是又复制了一下刚毕业的经历,没有目的的乱投简历,只求广撒网。

这次是运气好了一下,进入一家人傻钱多的初创教育公司,然后后来又去了一个文创公司。

总结下来,其实答主没有真正在一个行业好好工作过,而行业经验是需要积累的,这就导致答主运营上也是半吊子,又没有对一个行业的深刻认知,算是出走一年多,归来仍是底层,虽然也有进步,但是太慢了,一些实习履历亮眼的应届生都比答主强。

现在回头看看,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通过一个职业规划避免的,如果答主早有规划,就能朝着一个目标前进,而不是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原地转圈,找不着方向。

二、如何做职业规划

痛定思痛,答主终于在第三份工作的时候有了职业规划,知道自己要为此学习什么,要去什么样的公司寻求成长。下面就是一个毕竟完整的规划步骤:

1、自我判断

首先你得确定自己的情况:纸面能力包括专业+学历+实习经验,软实力包括性格+技能+天赋方向。这些决定了你职业的起点行业和岗位。

纸面实力里,院校和专业是已经无法更改的,如果有不足,就得赶快补,最好的方法就是好的实习机会,毕竟公司招聘人是干活的,你的实习经验亮眼,说明你工作能力强,这也是为什么工作以后其实学历就不那么重要了,工作经历更为招聘方看重。

然而很多同学(包括当年的答主)其实也不知道到底该去哪里找实习,可能做了一些兼职,但实际上对于未来求职没啥用,根本写不到简历里。

软实力则是你的个人情况,做好判断,能帮你去到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当然不是说从此呆在舒适区)。

性格上,比如内向,可能就不时候有销售性质的岗位,而外向的人可能不够细心,不太适合特别细致的工作。还有逻辑性强,创意多,这些都是不同的特质,适配不同的岗位,现在很多求职测试,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搜搜测测。

技能上,比如你会剪辑视频,会写作,会编程,会编剧……这些可以直接量化的技能,即使不是科班出身,只要有作品,也可以直接去求职相关岗位

天赋上,也和兴趣相关,你自觉有什么天赋,比如对数字敏感,比如对文字理解能力强,都可以作为你求职方向的参考。而有天赋的点往往也是兴趣点,工作符合兴趣,更能让你有上进的动力。

2、岗位和行业

通过上面的自我判断,你大概对于自己想做的工作有了感觉,那么接下来就是细致调查。

首先是岗位,也就是职业。你得搞清楚一个职位到底是做什么的,给大家推荐下面几个渠道:

(1)招聘软件里有职位最直观的职责,你可以对同一个岗位,从底薪看到高薪,从应届看到 5 年工作经验,基本就知道这个职位的发展路径和能力要求变化了。

(2)领英、牛客网(偏互联网大厂)等论坛可以看到大家的工作经历和对公司的评价

(3)知乎等问答社区的经验分享

通过这些方法,你会了解一个岗位到底干啥,如何发展,需要学啥,每个阶段要多少年,基本上也就是你可以对标的计划了。

其次是行业。行业选不对,越努力越不幸,我个人推荐两种:刚需;未来。

刚需是不会消失的,制造业、金融、广告等传统行业虽然不如互联网企业来钱快,但相对稳定,行业突然整体消失的概率小,上升渠道也成熟,只是会比较辛苦,上升慢一点。(教育其实也是刚需,但建议去成人教育领域)。

未来则是有想象力的、高精尖的领域,比如电动汽车(虽然现在已经没那么新了),这些风口、或未来风口无疑是赶上了就能上天,不过这就需要你有判断力和经验丰富的人引导,判断那些是快熄火的风口,那些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假风口。

3、喜欢的生活方式

最后,工作是人做的,职业规划的落点还是要回归你自己,你喜欢在职场乘风破浪,还是想要稳定简单,抑或做个自由职业者,这其实是你做职业规划全程都要考虑的问题。

想乘风破浪,金融、广告、互联网等行业活跃,上升渠道大开的厮杀场就很适合。

想安稳,考公、当老师、进国企、去传统行业都可以。

想自由职业,就得有一技之长傍身,能独立 to B 或 to C,比如做个自由的外包财会,或者外包运营,或者自媒体……都要是有硬核技能的。

以上就是一个职业规划的全部了,职业是人离开学校以后一生都要面对的漫长问题,而随着行业变动、经济发展,其实没有什么规划是能永久有效的,但有一个规划,你知道自己当下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这样,就算你最终不能达到规划的终点,你已经成长的部分,也永远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钱。

本文作者:@今天也不想起床

编辑于 2024-03-11 18:29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在巨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以下内容来自冷芸时尚圈芸友lira所带领的坐庄讨论整理。

|一|
如何找到自我定位?

1.做什么事最有成就感,不给钱也乐此不疲?

我本身是一个物欲不太强的人,我只愿意做我特别热爱的事情。在学校的时候,我会坚持做几件事:英语、塔罗牌、做项目和蹭课,当我一定要去为了挣钱的目标做某事的时候,反而不太容易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顺便还能给他人带来机会和挣到钱,就非常让我有成就感。

最初的时候我是很难感受到身边一些伙伴很生活化的快乐,所以我花了很长时间来寻找什么能让自己快乐。我发现做项目最能够让我获得成就感,而且是那种从0到1构建起来的感受。有时我可能感觉都快做不下去了,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了,但还是挺过来了,想出了解决办法,这个过程特别有成就感。

对我来说,不给钱也能坚持的就是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跳舞、逛街、看时尚相关的内容之类的。

每个人获得成就感的来源都不同,初心也不同。芸友刘莉做品牌则是为了让女性成长自我,所以她也为自己的顾客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走秀,演讲,游学等。让女性朋友们在这个氛围中提升自己的见识。在这样的环境中看到了其他优秀女性,她们就有了标杆力量,而她们的自我成长又会促进孩子的成长。


2.为自己树立一个榜样,行动目标会更具体。

榜样就是那种终其一生想成为的人。芸友Noon喜欢金星老师的勇敢,韩雪老师的自律,冷芸老师的正直。芸友Lola的榜样也是她的一位老师,目标清晰、有逻辑、有计划。

芸友艺航的榜样是刘玉玲和蕾哈娜。这些女性都有共同的特质:会做人生规划,有目标感。蕾哈娜出身普通,偶然成为歌手,她二十多岁曾说过她希望有一天能有自己的时尚影响力,她做到了。虽然新专辑迟迟不见踪影,但是她近几年在时尚界的影响力,大家有目共睹,她也真的实现了她的“时尚(商业)帝国梦”。

我的年轻导师也是我大二开始的榜样,离开学校后我了解到冷芸老师以后,又找回了那种榜样的感觉,但两个人又是很不一样的人。冷芸老师跟我的导师很像的地方在于,非常乐于分享,不拘小节,也比较直接,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的很多“刺”在这里得到了安抚和理解。

我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卡尔拉格斐那样兼具商业和设计才能的时尚大帝,其实我老师给我了很大的精神力量,我也希望我能像我老师这样不怕年轻人犯错,大胆地把机会交给年轻人,并且为他们铺路的人。

其实大学的时候我也是懵的,当时的目标并没有现在这么清晰。那个时候感觉是很长远的目标,非常模糊,所以当时我也是很懵并且带着焦虑感的。

在这段时间里,我基于自己做过的事情和自己的经历去不断尝试更多的可能,学会从懵懂中找方向,慢慢地好像把自己的路走出来了。

我自己本身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很想做事,当时我心里对大学老师不关注大一,大二学生感到非常不满意。但当我遇到我的这位老师的时候,突然就把这些“想要”满足了。无论梦想是什么,首先自己一定先要去尝试,要有想做和想做好的意愿和行为。而且也要自己主动争取机会,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资源是要靠自己努力争取来的,有资源的人也在找值得投资的角色。有一种说法叫“向上社交”,资源或者说占掌握资源的贵人,不会主动找你,除非你主动发光发热,他们被你吸引过去。

成事儿的人,需要过人的忍耐和坚持。年轻的时候,你很难成为资源,最多就是家里有资源。但是如果可以去争取跟随资源的机会,开拓视野积累经验,钻研钻透一家,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拓展更多的资源,慢慢形成自己的资源库,能够为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你就变成资源了。

最近我老师的项目缺团队,我给他拉的人,现在慢慢在组起来,人全是我在蹭课、做别的项目时认识的伙伴,给他介绍了四条线,后面还有五,六,七,八条等着介绍,这个时候其实我就已经是我老师的资源了。

后来我去蹭数据可视化的课程时,我用的是我大二做的项目和实习的项目结合的数据拟定的主题。我当时回头问我老师数据能不能用,他非常开心,并且让正在做这个项目的伙伴把数据分享给我。当我现在回头看时,这些在迷茫里挣扎的过程,都为后面埋下了伏笔。贵人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当他们进入有几条赛道的时候,就很难把注意力从自己经营的赛道移开。


3.与你而言,人生价值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关键词,芸友Lola的三个关键词是“独立,体验,创造”。我认为是“健康,亲情,宠辱不惊的心境”,芸友艺航则认为是“自信、坚韧、仁爱”。你的关键词反映了你对于自我价值的判定标准和你所想要努力的方向。



|二|
如何确定核心资源

1.不求人就能拥有的资源有哪些?
说到“不求人”的资源,我认为有家人的资源,还有网络资源、书籍资源、学校的资源,比如课程,图书馆,数据库,讲座,比赛实习。

大家有盘点过自己的资源背景吗?

芸友Noon觉得资源还是要靠自己的积极主动和努力,有付出才会有得到。机会都是因为自己的努力然后老天给你的,要学会珍惜。个人努力是成就事情非常核心的部分。

其实目前很多企业可能并没有有意识地去积累并经营自己的资源,更多的是在遇到问题后再去寻求帮助。但是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厂设置,那可能是TA们的天资,比如坚韧的品质,对某事物的敏感,或者性格上善于社交等等;也可能是家庭资源,比如父母从事的行业,父母的朋友从事的行业,兴趣爱好或者自己的学校,自己的专业,这些都是后续会慢慢影响到自己的“资源”,也可以叫标签。你的经历构成了你的资源。

如果想做成事情,可以去借用一些资源规划自己的成长路线。比如在我的品牌资源库里面,我会着重关注几个品类:鞋服(学校专业资源);珠宝(自己对眼镜、耳环、戒指等配饰喜欢购买);酒(长辈会自己酿,有长辈做这方面的生意);车。除了一些刻在DNA里面的特质,很多性格还是因为后天的经历和学习所塑造。而性格又决定着我们的行为,也直接影响了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工作以及今日怎样的职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2.你在什么行业什么岗位从事了多年的工作?
大家都在什么样的行业工作过?工作经验大概积累了多久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复盘自己的核心资源。芸友刘莉觉得流量是她目前需要的最大资源。芸友艺航认为自己的资源主要还是行业内的一些同事,以及有机会能遇到冷芸老师的社群。芸友Noon觉得自己就是最大的资源,虽然说不出为什么,可是这就是人性。

我自己的角度则更多是从自身出发,自己的资源就是“勤奋,坚持还有反省改变”。芸友Lola认为自己有价值可以用来作为交换,才能谈你真正拥有什么资源。


3.你最想争取的是什么资源?
从核心来讲,从资源获取的机会,锻炼到的经历和眼光才是对自己最有益处,不会因为人事物变化而丢失的。人生遥控器要握在自己的手中。亲身体验和听别人言说是完全两回事,要自己尝试,实践出真知。



|三|
确定一件自己一定要做的事

1.想象你未来最满意的人生状态是什么样,描述出来
大家目前有短期或长期规划,或者有自己想过上的人生状态吗?芸友Lola认为首先要做一个“独立且不缺钱”的人,独立指“精神独立、物质独立”。如果你独立不缺钱,就可以开始自己想体验的生活,然后创造自己想过的生活。另外人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多多体验生活,不要囿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2.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我之前看过李小璐的一个采访视频,大概十多年前问她如何能够达到今天的成就,那个时候她说她会去为自己想做的事考虑一个具象的状态,大概多久实现,倒推实现这些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做好什么准备。

我当时用了她的方法,能够想象到的是我可以有自己的平层,黄昏时刻,我有闲情逸致,可以窝在窗边,看城市川流不息的夜色,听着歌曲。倒推就是首先我不能被琐事缠身。对于我的工作来说,我一定要是那种不可或缺的角色,才能达到我想闲情逸致就能闲情逸致的程度。可能这需要长久的深耕和一些爬坡过程,但我感觉有这样一个想法牵引着自己会形成延迟满足。包括我需要有房,有购买这些家具,布置的能力,还要在城里。首先就需要赚钱,赚很多的钱,或者有等价的价值也可以。确认实现目标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自己现有条件,一步一脚印,有序有计划的去执行落地,复盘调整,再复盘再调整。

包括后面在构建自己的目标时也是这样的,有一个想要为中国奢侈品重新定义国际影响力的目标,但是大概要什么时候可以,现在的市场环境怎样,我的年龄以及跟随市场的节奏发展,大概35岁左右是什么样,包括奢侈品这个类目,也是基于自己本专业学科的发展确定的。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生活节奏和选定的赛道同频,这样会尽可能减少现实和理想的冲突。


3.确定各项优先级,尽早做尝试
我自己的优先级大概是:

用户资产管理(确定品牌调性技能),近两三年嵌入智能穿戴合作伙伴和业务,三五年内开展元宇宙工作模式,同时拓展家长车业务线,前五年以鞋服为主,后面则拓展到生活方式。

规划也需要结合实践,起初我只是根据专业情况大致根据自己的年龄定了方向,但是细节上的东西我不敢也没办法做得太精细,然后就去做项目,先把老师手上的都做一遍。再去揣摩他们的方向和意图,我再去做差异化延伸。后面就是去蹭课,参加俱乐部社会活动,拓展社交圈。

芸友艺航原本给自己计划是,继续做服装零售业,今年以企划经理职位,带领自己的团队,创造价值,期待自己的月收入达到理想值。现在觉得当下更应该拓宽领域和思维,计划转岗做运营,两年内有带领团队和单项运营的能力和策略能力。其实今年的原目标已经实现了,但是现在要转岗就意味着要把这个目标放掉,去投入自己下一阶段目标。

其实规划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能落实,路还是需要边做边走边清晰。这里我想澄清一个东西,资源不一定是钱权名利。像李子柒,侯翠翠这样的up主,感觉他们的家境并不是说传统意义上的有资源,但是她们的生长环境,认知,性格特点,生活方式,都是她们最大的资源。这些能够向外界展示出来差异化的东西,才是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周围有不同的生态,这个很难因为有钱权名就能轻易获得的。


欢迎阅读原文:

也欢迎加入我的圈子,在这里你可以就有关时尚商业、职场的内容畅所欲言:

如果你有服装行业及商业职场问题咨询,欢迎点击下方卡片:

发布于 2022-11-03 00:09

我特别能理解题主的心情,刚好我也有写过【寻找自己职业定位】的干货,比较适合现在楼主的情况。


我想说句题外话,迷茫是一个特别正常的现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跟你一样,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感觉头脑里的信息非常杂,想要去实践,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行业什么岗位。


其实正确找到自己职业路径和工作的思路应该是这样子的:


1.认识自己,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2.明确找工作到底看重哪些方面;

3.学会判断行业发展前景,优先选择核心岗位;

4.优化求职简历针对不同的目标岗位修改简历;

5.进入全面求职状态,好好准备面试。


只要你按照这样子的思路,找到工作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这个回答值得你反复多次阅读。


建议先点赞防丢失,答应我,死死撑住,把它看完,并实践,你绝对会回来谢我的。


一、认识自己,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没确定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之前,拿到再多offer也没用,毕竟最终你只能选择一份工作。所以在找工作之前,一定要选择好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这样能少走很多弯路。


如何确定自己的规划呢?分享这个方法给你:


1. 分析自身性格,了解自身优势

选择自己的优势方向就业,成长速度事半功倍;而选择自己的劣势方向就业,可能很容易被职业拖累,甚至会怀疑自己。


所以,建议大家在工作之前,都提前做一些专业的职业测评(比如MBTI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性格测试等等),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更高概率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快速实现升职加薪。


2. 分析自身的技能和专业优势

虽然现在就业方向和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普遍存在,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投简历、面试,这完全是对宝贵求职时间的浪费。


与其这样,不妨留下一点时间分析下:在过往学习的过程中,学过哪些专业课程,目前哪些岗位能够用得上?在过往经历中,自己的哪一项技能或者能力比较出众,可以让自己在这个方向上更容易脱颖而出呢?


结合自身的特长,框定一些工作范围,能够有效提升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眼界。


二、明确找工作到底看重哪些方面

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不是一开始就想具体要做什么工作,而是要思考自己到底看重工作的哪些方面。


就拿我来举例子,我自己找工作关注点主要在以下几点:


1.钱

不管神恶魔工作,谈钱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钱多往往也就意味着加班多,工作压力大,当然这就看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了。


2.发展前景

现在的大环境,大家懂得都懂,所以选择行业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判断行业和岗位发展前景,我会在下文详细说。


3.个人成长

行业可能会受各种因素影响,但是个人的工作能力还是可以迁移的,所以注重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形成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这非常非常重要!


4.底线

一定要明确自己完全不能接受的工作底线是什么,比如有人不接受加班,有人不接受对接多的工作,有人不接受通勤时间长,不接受出差,有人不接受酒局饭局多的工作。


5.职业契合度

这里主要说的是岗位和工作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自己是否感兴趣。


就拿我自己举例子:

我想找用户运营/社群运营的工作,期待围绕着用户有针对性的开展的运营,以用户画像为核心,进行拉新、促活、留存的工作内容,但是现在有很多披着“用户运营”或者“社群运营”的皮,但实际上确实负责销售或者客服的工作内容,这样的岗位和工作内容就不是我感兴趣的,也不符合我自己的专业,所以我就将这些岗位pass掉。


在挑选岗位的时候,可以根据岗位情况,进行打分,然后计算这个岗位的分数。


比如对我来说,发展前景>钱>个人成长>职业契合度,我给它们的权重依次是9,8,6,5.


A岗位发展前景好(8分),钱多(8分),个人成长快(7分),但是职业契合度不高(9分),因此A岗位的综合分数为:9*8+7*8+6*8+5*5=201。


B岗位发展前景一般(5分),钱多(8分),个人成长快(7分),职业契合度高(8分),B岗位的综合分数就是:9*5+7*8+6*7+5*8=183。


所以,对我来说,A岗位优于B岗位。


当然,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一定要在现有环境下找到你的最优解。


三、怎么判断行业发展前景?

当你进入一个行业之后,几乎所有的人脉资源、技能、对岗位的掌握和熟悉,都会在这个行业内部,要跨界到另一个行业去,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学习,非常不划算。


所以,一定要在找工作之前,从各个行业之间,选择出自己想去的行业,然后把求职机会锁定。


1.看头部投资公司的投资趋势

可以关注红杉资本,DG,高瓴资本等,看他们下半年投资较多的行业是哪些,这些行业基本代表了3-10年内的趋势。优选融资量大的公司,比如一轮融资就达到1个小目标的公司,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独角兽。


2.看大厂的投资的相关企业

查看大厂的投资企业和项目,这些企业一般属于大厂看好的孵化项目,后期也可能直接被收购。


3.看行业薪酬报告

可以通过阅读国家统计局、各大招聘网站每年都会发布行业薪酬报告,选择平均薪酬更高的行业,由于行业整体规模较大,业内知名企业非常多,人均GDP和薪资也更高,这些行业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晋升前景。


所以,如果对钱比较看重,希望挣大钱的同学,我优先推荐去这些行业发展和奋斗,发展成功的概率肯定会高一些的。


四、在选择公司和岗位时,应该怎么选择呢?

在选择公司时,并不是大公司一定就好,大公司制度完善,晋升透明且按部就班,每个人都只是公司运作中的一枚螺丝钉,未来跳槽、升职加薪的路线会很稳定,适合大部分同学选择。


去不了大公司的同学,我建议是优先选择已经融资的创业公司,你会承担很多风险,但如果选择了合适的行业,有厉害的人愿意带你,你的成长速度会非常快,甚至有机会拿到公司的股份。(当然了,这样的选择并不适合大部分同学)


在看一家企业的具体情况时,我们最好详细了解一家企业,然后一定要遵循一个核心原则:优先选择核心岗位,也就是优先选择在内部权限较高、晋升机会更多的岗位。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老板,你对什么部门什么岗位最在意,如果公司没钱了,你最先裁掉哪个部门,哪个部门是不能裁的。为老板打工是表象,为自己打工才是核心。


推荐几个互联网的核心岗位:技术岗(卷,起薪高),产品岗(卷,有行业影响),运营岗(前景好,职业天花板

高),市场(灵活,职业天花板高)。


另外,在选择岗位时,肯定是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自身优势,毕竟我们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成长速度会快很多。


五、优化求职简历

一份求职者的简历应当包括了求职者最基本的信息和与该职位的需求有关的全部信息,一般来说,应届生的简历主张包括以下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求职意向、教育背景、工作及实习阅历、项目阅历(假如有的话)、社会实习(假如有的话)、所获奖励或证书、外语及计算机技术等。


另外求职大部分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直接转发发千篇一律的简历,一旦认真修改就能超过很多人。研究职位里有一些具体的要求,针对性地修改调整简历,一是让对方感觉你对这个面试很重视,另一方面也主动把自己的优点和职位结合起来。


比如在自我评价那部分不写那些普遍用烂的「认真努力、积极向上、热爱师长、团结同学」这样的描述,而是写上类似这种:


「我认为我能够很好地胜任贵公司用户运营岗位,因为过去我在XXX经历和XXX经历中体现了我有一定的用户运营能力,加上我在大学里曾经自学过XXX,取得了XXX成绩,我相信入职后我也能很快上手」。


另外,一定不要把自己所有的经历都往简历上塞,那不叫求职简历,那只是你的简介。所以想要做到匹配,请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分析岗位需求,请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他们要什么样的运营,那么你就往这上面去靠。


比方说,你要应聘新媒体运营的工作,你原来虽然没有直接工作经验,但是你运营过长达6个月的项目,粉丝达到2万,这就是很好的成绩,那么你做了哪些运营动作?包括怎么做定位?怎么做内容?怎么做推广等等,那么我们就可以去放大你在这方面的价值,然后根据jd要求再次侧重地展示自己。


其次最重要的动作是优化你的求职简历,让你的经历看起来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STAR原则。

情景(situation):指的是你所做工作背景信息

任务(Task):你工作的目的,要达到的KPI,或是要解决的问题

行动(Action):指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行动方法

结果(Result): 最后取得的成绩。


另外更需要在简历当中强调以下几点:

1.基础信息、教育信息只写关键点

姓名、性别、联系方式、邮箱,学校、专业、起始年月、学历,是简历的必须项,其他信息比如:星座、籍贯、身高、婚姻、家庭住址、所学课程等等,再强调一遍一定不要写。大量篇幅介绍主修课程、身高、籍贯等,这就是无效信息啊,确实跟你面试产品经理特别没关系,千万别浪费版面。


2.梳理自我核心能力,根据岗位要求重点突出

这一步最容易被求职者忽略。很多人即便工作了好几年,求职时仍然不知道自己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哪些能力会被HR看中,最后简历上也无法展示出自己的优势。


可以按照时间线梳理过往经历,梳理每个阶段做过的事情,寻找对求职有价值的事件或经历。


也可以对比JD要求,根据以往经历找到共同点或类似经历,如果你刚毕业没有直接的经历证明自己的硬实力,那就找能证明自己软实力的经历。可以在学生会和社团经历、兼职经历、实习经历、学习经历以及其他的生活经历里寻找。


比如说,我想应聘某公司用户运营,但没做过用户运营的工作,只做过个人的公众号,当过微信群的群主,那这两段经历都算是相关经历,都可以写进去。做公众号的经历重点侧重运营思维和表达能力,运营社群的经历则突出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用户运营能力。


3.找出最出色、成就感的经历

这时,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没做过什么厉害的事情,仍旧不知道提取哪些经历。那么,乔妹建议你回想一下当时有没有做过让领导表扬你、给公司带来巨大价值或便利的事情,如果都没有,那就找“对自己来说意义很大,学习到很多的事情”,通过这些经历,说明自己的软实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抗压力等)、展示自己的发展潜力。


4.使用STAR法则,美化经历

STAR指的是:Situation(情景)、Task(目标)、Action(执行)、Result(结果)。描述一段经历时,就能按照这四个点来展开。


完整的句式就是:曾在……状况,需要完成……目标的情况下,做了……事情,最终取得了……结果。


用这个句式表达,言简意赅说明了自己遇到的问题,展示了自己的解决方式和最终取得成果,让hr很快get到重点,不会出现“说一堆说不到重点”的尴尬情况。


5.用数据和有力度、专业化的词汇

描述结果时不要用形容词,如“活动效果很好”,而是用数据证明你取得的效果确实好,“单日涨粉1000”。可能HR没有接触过该业务、不知道该结果意味着什么,那么你需要加一些数据上的对比:“同比增长50%”、“所有销售员中排名第2”等等,更清晰地说明你取得的成绩。


很多人的简历上写的都是什么“参与”、“负责”,其实HR都知道你只是围观一下打个酱油,所以一般情况下要少用这些不痛不痒的词,多用一些精准且有力度的词。举个例子,“开创”比“负责”强,“独立运营”比“参与”,“设计出100张宣传海报”比“熟练掌握ps”强……


再拿某个同学的经历举例。如果你说:“我在某某协会做了两年志愿者,帮助协会打扫卫生,给残疾人喂食、读书,并到处贴该协会的传单”,相信HR还没看完就把你的简历扔了,且毫不犹豫。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专业的描述,会不会不一样呢?“在某次募捐宣传活动中,我接触了500多名市民,向他们讲解协会的工作,用协会中感人的故事打动在场市民,当日就为该协会带来了4952元捐款(是之前协会的单月募捐数额的5倍)。


写简历时,你会发现汉语真是博大精深!换个表达,就相当于换了一段经历!


六、进入全面求职状态,好好准备面试

简历上呈现出的都是最直截了当的工作成绩和数据。HR也是根据这个来约面试的。但是,具体你怎么做的,甚至是不是你做的(真实性)等问题,通过一份简历是无法知晓的,这就是面试的意义。


所以在面试的过程中,你要给HR解释你简历上的内容,主要就是经历部分的内容。如果你毕业1年以上了,那就是主要从工作经历、项目经历两方面展开;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或实习生,那就是着重解释你的实习经历、校园经历等。


关于面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回答思路,可以在我另外一篇回答当中学习:


感谢你在这么多个回答中看到了我,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并且觉得我的分享很受用,不妨花一秒钟,动一下小手指给我点个赞。


我是Ginsen余音同学,期待你的关注,欢迎来看我的其他回答,希望能够在下一次回答中和你相遇~

发布于 2023-01-11 13:15

职业规划是一个对规划师职业经历有较高要求的服务,而非很多宣传中靠几套性格测试就能给出答案。

1.规划师自身的经历很重要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文字敏感不一定适合当编辑。为什么?因为相比文字创造,编辑更多是对文字的规范化,比如人称的使用、标注的规范,细到一份十万字书稿的标点符号使用。工作者需要极度的细心,这是职业测试无法判断的。

这就要求规划师对职业的深度了解,知道行业的内幕和细节

2.亲身体验不是最好的方法

“自己去试就知道了。”很多朋友会给求职者这样的建议。

在笔者看来,这不是最好的建议。为什么?因为部分行业的试错成本很高

比如做了几年银行,会发现再转行到投资有一定困难。再比如从事金融的销售,很难再转到金融咨询。因为这些行业对背景有较高要求。

所谓“一步选错步步错”。做职业规划前应先找专业人士了解该行业的限制和背景要求。

3.专业知识获取难

相比于获取市面通用资料(如3天学会创意策划),真实的工作场景对专业能力有更高要求。

比如洞察如何没有逻辑漏洞?哪些创意真正能落地?这些知识掌握在专业人士手中,行业外人士很难获取。企业也不会提供太多时间给求职者试错。

面对残酷的现实,更好的方式由专业人士教授,真正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

如果你对职业规划有困惑,欢迎详聊,帮你少走弯路

编辑于 2022-09-04 22:24

大多数人的「职业规划」都是「贫穷规划」


因为一般情况是这样的:


你脑子里有ABCD四个选项,抓破脑袋想着到底要选哪个好,


但实际上,没人告诉你的是,这ABCD四个选项全是错的。


因为你一直局限在自己现有的认知下,当然无法做出优质的决策,



你问问父母和身边人吧,告诉你好好努力就有前途,年轻的时候就该吃苦,


只要拼命干,就能从厕所洗马桶的清洁员干成公司的董事长,


很多父母就真敢这么说,自己没有见识,还要贻误下一代,比如,上面那句话,就是我读书那会儿我妈告诉我的,当时我爸在开车,我妈坐在副驾,我坐在后面,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当时场景的记忆还无比清晰,因为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以后要靠自己了。


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但凡事都要客观看待。



你问问身边人吧,给你的回答也基本大差不差,因为如果他们能给你高质量的建议,早已不再是身边人,至少有一个名号。


困在自己的认知茧房里,再怎么想都是没用的。


就说说「职场晋升」这件事情吧


是不是说我拼命干,努力卷,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能晋升呢?


信这一套的人要么是电视剧看多了,要么就是领导的饼吃多了



我曾经有一个同事,每天到公司最早,下班也是最后那一拨走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按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事无巨细地执行,


结果,后来公司第一批撤人名单里就有他。


按理说,他没有功劳,应该也有苦劳吧?


错了,你要记住的第1点就是:


职场是不认苦劳的


看到这里,你好像明白了,哦,原来我要升职加薪必须要有功劳,要有业绩,否则再辛苦也没有用!



确实,很多职场导师都会这样给你讲,但你要这么理解,说明你还是没理解晋升的本质。



我们先来假设1种场景:


你看到了招聘网站上有1家公司看着不错,写得是年轻有活力,扁平化管理,


但入职以后,发现加上老板和自己,总共也就4个人,


确实是扁平化管理,因为没办法管理嘛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你去了这种公司,有晋升的可能性吗?


A、当然有了


B、肯定没有



直接给答案:


尽管你可能会负责很多事情,但完全没有晋升的可能性,因为晋升的天花板太低了。



这里我给晋升下一个定义,


记好了,


职场晋升的本质是——管人。



如果在上述的场景中,哪怕你一个人负责了所有的业务环节,也不能称之为管理层,本质还是做事的执行层。​

如果你作为管理层,没有下属可管,或者有下属但实际被架空了,会有个专有名词,叫“光杆司令”​。



现实中有些打工仔,脑袋上挂一个总监的头衔,底下就一两个人,其中还有实习生,天天还自视良好,得了吧,醒醒好了




现在,既然我们搞清楚了晋升的本质,


那我就告诉你,真正的晋升路径有哪些,我总结下来,有这3条:


1、公司高速发展,大量招聘​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出现管理岗的形式,


公司高速发展→导致→大量客户增加,


增加的客户→导致→更多营销员工来维护+更多产研员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大量的招聘,HR、财务、法务等岗位的增加。​

内部人数的增加→导致→内部晋升,或者外部空降领导层大量发生。


2、公司成立新部门,需要管理


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营销或者产研发生了改变,需要成立一个新的部门来负责新的渠道销售或者产品生产。


比如这些年直播带货很火,就连我楼下的卖菜大妈都想做主播,很多公司呢也会成立一个新的直播部门,来负责这一档子事情,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招聘一个全权负责的总监了。


第二种情况是公司发现了一个新的商业机会,直接成立一个新的事业部或者子公司来做。


像我之前在某软件行业排名第一的公司呆过,现在那家公司在四川某地级市成立了新的事业部,我之前的领导,现在就直接调过去当一把手了。


3、原来的管理离职了,需要补充​


这其实是最难的一种,因为选择权不在你身上,而在于你上面那个人什么时候离职;


而你上面那个人离职的原因,也主要是以下4种:


1.领导层主动辞职或调往其他部门​


2.被更高层领导开除​


3.退休​


4.意外事故导致无法继续任职​


前两种在一些高速发展的行业和公司出现的概率高些,


而后两者则是在稳定的行业和公司出现较多。


比如可口可乐这家公司有个段子:


在可口可乐如果你想升职,除非你上面那个人退休或者出车祸,否则就只能一辈子做基层。




好了,不知道你发现区别没有:


80%的职场人,以为的升职加薪,都是因为自己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稍微好一些,认为还是要拿到好的业绩。


这群人永远是从自我出发,完全不考虑外部环境,


现在,你就知道了,


升职加薪这件事情,和你原来想的,不太一样,


你不在对的平台,就基本没有晋升的机会,同时,就算升职了也可能是给你套个空壳,没有实际作用。



所以,为什么大多数人的职业规划=贫穷规划?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他脑子里的有限的选择都是错的,怎么选都不靠谱,事情的本质没有抓住,努力再多也是自我感动。



第二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认为职业规划=职场规划。


就拿上文列举的「职场晋升」这件事情来说吧,很多人对职业规划的理解就是升职加薪,然后他的规划就是把自己变成一颗螺丝钉。


实际上吧,就拿我来举例,虽然我早就明白了职场晋升的基本逻辑,但是由于自己对一些职场政治的事情不太感冒,也没有选择走这一条路。


人是不同的,有些来找我咨询的同学,仅仅是希望有个稳定的工作,那当个螺丝钉也挺好,知足。


但对于「有想法」的人来说,打工,对于这群人,只是为了借平台而已。


平台的重要性,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谈过了。


而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人,却把职业规划局限于职场的规划,那自己的路无疑会越走越窄。



职业规划是什么呢?


其实,你去百度一下职业规划,会发现它的定义是: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


太书面了,


简单一点,职业规划的本质,是「定位」


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快,这使得很多人都在做加法


比如:

今天这节课听一下,

明天那本书看一下,

别人说某个项目赚钱马上头脑一热想去试试,

网上有个测评,测了无数次,想找到自己的天赋

频繁跳槽,碰运气,希望找到适合的工作

......


但实际上,


狂学习的:坚持难,但改变少;

做测评的:很像我,但没帮助;

换工作的:碰运气,但多踩坑;

搞项目的:搏一搏,但镰刀多;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而定位的作用,就是做减法,聚焦那些更少但更好的事情。


没有定位的人,犹如水中浮萍,没有根基,随波逐流,今天这打一杆,明天那打一棒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种人甚至不如井底的青蛙,


井底之蛙真是贬义词吗,不尽然


它的定位就是坐井观天,它的「事情」就是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


大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局限的人往往更幸福”


若要论幸福指数,井底之蛙反而才是最高的,


现在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为什么总是迷茫和焦虑?


就是因为井口被互联网打开了,见的好东西多了,但自己的能力又不足以支配自己的野心。


越是这样的状态,越是要清晰地找准自己的定位,并有可落地的执行方法


学会做减法,少即是多,浮躁,需要慢慢戒掉




人不对,事就不对


人变得踏实了,未来的方向,就会逐渐明确。




全文完

如果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

感谢你花1秒钟点个赞,这是对我继续分享干货最大的鼓励。

——————

关于我


@晨风学长职业规划:国家高级生涯规划师,一位帮你解决实际发展问题的朋友。

想看更多文章,或者想找我提问或学习,欢迎关注公号【晨风学长说】,

顺便免费分享给你一些干货资料。


以上, 祝你顺利。

发布于 2023-08-08 19:47

老套路:

定义问题——问题描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继续长篇累牍了,每次帮人家分析问题其实也是在思索自己的思路。不喜略过。


一 “如何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因为对未来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个点:

1 你不清楚未来自己想要做什么

2 你不清楚为了未来这个目标你要去做什么

归根结底,就是“要什么”“如何获得”,要什么是根本,如何获得是执行计划

二 解决"要什么"问题,也就是你的职业目标问题

(1) 定义:

职业目标是选定某个职业领域内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2) 问题分析: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如何选择这个职业领域内的问题。

a 选择兴趣还是选择未来?

职业规划应该选兴趣还是选未来,应该如何选择? - 吴高奇的回答

b 如何确定一个领域?

现在社会的选择实在太过繁多了。有时候你想着这个,有时候你想着那个,最后竹篮子打水一场空。领域的确定要做到专一,一旦选定了,就请保持5年内在这个领域内耕耘下去,并做到top10%。


(3) 那么如何确定呢?

方法一:easy模式。从你自身专业方向去建构和深造。原因是1,你经历过大学的影响,就算是学渣,依然带有着很深刻的专业思维烙印。原因2,你本身专业在这里,大家能够更加的认可你。不论考研还是读博,都有很好的功底。

方法二:normal模式。从你现在做的工作方向去建构和深造。原因是,你对目前的工作有一定的熟练度,了解操作体系和模式,有一定的人脉背景,你欠缺的是系统的知识结构。需要通过跨专业读一个相关学位或者其他自学才能更好的成长

方法三:hard模式。完全放弃你过去的知识结构和人脉,换一个领域深造。这需要你从零开始。而且,需要放弃之前投入的时间成本。比如说,你原来是工程的,然后你去考司法考试做律师,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行业。那你需要付出的努力要比绝大多数人多得多。

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模式,请你坚持至少5年。

不知道,这样子能否解决你要干什么的问题。中国人就是太具有依赖性了。希望有人把你的职业生涯都规划好。学学孙正义,专心用几个月时间对想涉及的行业进行了行业成长分析,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行业,并决定在这个行业做到NO.1。每一步骤都是按照成为NO.1的目标进行。但是我相信大部分国人是没有那么毅力或者知识结构去做各个行业的行业分析。选择easy和normal模式是最好也是最快捷的选择。

职业目标的定位请遵循 SMART原则_百度百科:具体、量化、能达到、相关和时间限制。

你可以给自己一个定位是,在5年后,自己在什么行业做到什么岗位




三 解决职业规划问题

所谓职业规划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后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要达到职业目标我觉得有三大要素不可或缺:系统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标准的做事的能力(通用能力),丰富人脉关系(资源能力)


1 系统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

知识结构一定要系统系统再系统。某些大牛牛逼的原因之一,那就是因为她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一生的努力必须致力于构建在某个领域内系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你必须将你要达到的职业岗位的知识结构根据各个要素进行划分和分类,列一个学习计划,在某个阶段完成一个阶段的知识结构的学习。

2 标准的做事能力(通用能力)

任何一份工作和职位,要的是做事和解决问题的人。而做事除了专业素养外,还有一套可迁移的通用能力。比如说时间管理能力、跨部门沟通能力、领导力、诚实正直、分析判断、决策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在你在任何工作过程中都需要学习和锻炼的能力。做事和解决问题是任何岗位的根本要求。这依靠的只能是你的经验累积和不断的总结学习。所以很多东西的年龄要求和工作年限要求就摆放在那里了。你必须慢慢熬。

3 丰富人脉关系(资源能力)

这一块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因为这是你能力变现的来源。但是这一切是建立在你有足够可交易的能力基础上,任何只谈人脉不谈专业和能力的人都是耍流氓。你赚的钱是依靠为他人提供足够专业服务来获得的。你以为你认识XXX就牛逼了吗?你没达到那个高度,你跟她沟通交流做朋友的资格都没有,人家凭什么信任你?

我所认为的职业规划要规划的是这三项能力。网上有一篇关于职业规划的文章我觉得写得很不错:

职业迷茫,怎么办?请记住这3个里程碑式的参考公式

你所需要的是沉淀下心来,学习。然后努力去变现

具体的规划应该怎么来,当你有了职业目标并且有了相应的分析要素和思路,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规划出来的。

最后的最后: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发布于 2016-08-12 12:02

自我认知和制定目标是做好职业规划的重要前提

只有了解自己,制定好目标

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寻求最优解

青年人处在人生多梦的季节

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而明天连着今天

想要梦想照进现实

就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就要制定好未来的明确目标

西安翻译学院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大家整理了做好自我认知与制定目标的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自我认知的分析法

要认清“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能做什么”具体可以从4个方面来探索自我,即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

兴趣的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职业选择的原动力,一旦明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潜能,主体意识就会被唤醒。渴望成功的愿望将使你不可阻挡地吸取一切需要的知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大学四年,希望自己能培养一个骨灰级的兴趣爱好,获得动力、取得成功。

性格的探索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的职业。通过进行职业选择,能使自己的行为与职业工作相吻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可是人的性格千差万别,同时,性格也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的,我们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以及这种性格对应的职业群有哪些,才能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上少走弯路。性格的认知上,可以借助测评工具,比如:MBTI职业性格测评、霍兰德性格职业类型等。了解自己的性格以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自己的性格:

1、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 善于向榜样学习

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素养

价值观的探索

俗话说“人各有志”。这个“志“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就是职业及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确定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中主要的因素包括:

1、 自己的发展因素(如:关注未来职业中的成长机会、发展空间、专业对口等)

2、 外生涯因素(如:薪资待遇、保险福利、工作环境等)

3、 声望因素(如:单位知名度、单位的规模、社会地位等)

价值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我们的成长发展而变化。但是相对稳定,没有对与错,所以寻找自己的价值观,才能做好职业定位。

能力的探索

我们常常埋怨人类不了解自己的缺点,但恐怕也很少有人了解自己的长处。能力是未来用人单位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最需要证明的,能力的拥有,决定职业选择的宽度和深度。技能分为:

1、知识技能

2、自我管理技能

3、可迁移技能(通用技能)

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在学好专业的基础上,加强对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的培养,争取做一个“复合型人才”。所以,利用课余时间,我们一定要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所需要的技能有哪些。这样才可以将在校的有限时间进行合理规划、提高丰富自己的技能,一步一个脚印,将“现实我”变成“理想我”。

制定目标SMART原则

——S ( Specific )代表具体的,特定的

指目标不能笼统、模糊,要针对某个特定的行为或任务,越具体越容易实现。比如: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这不是目标。我这学期要获得一等奖学金,这才是目标。

——M ( Measurable )代表可度量的

指目标的实施要有据可查,可以进行量化评估,最好用数字表示。比如:每两天做一套试卷,就是可以衡量的。

——A ( Attainable )代表可实现的

指目标制定的切合实际,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比如:我每天早晨用30分钟背诵30个单词或者60分钟做一套试卷等。

——R ( Relevant )代表相关性

指具体目标与总体要达到的目标具有相关性,可以相辅相成。比如:我要好好学习英语——背熟课文可以增加单词量、掌握语法、提高口语能力。

——T( Time-boound )代表有时间节点

指你设定目标的特定期限,不能是无限期,这样容易造成拖延,从而完不成目标。比如20天打算做5套试卷。一定要有时间节点,这样有助于自我奖励或者惩罚,建议大家做短时间的目标,会比较容易实现。

以“终”为始制定目标

这里的“终”指的是大学毕业后3-5年的目标,比如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在哪里工作或者继续深造等。有了这个目标,我们再把这个大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学期——每一个月——每一天,也称之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具体可以分为:

大一——生活适应期的目标(了解大学生活状态、了解社团、了解所学专业等)

大二——学习适应期的目标(制定一学期的学习目标、考试计划、技能竞赛等)

大三——生涯探索期的目标(参加社会实践、体验职业环境、了解就业程序等)

大四——生涯冲刺期的目标(掌握求职技巧、积极拓展资源、寻找就业出路等)

大目标大方向的确定可以指引我们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但是切记一定要学会分解目标,至少以“”为单位。要符合个人实际情况去做规划,目标之所以是目标,就是因为实现是有一定难度的 ,也是自己以前从未做到的,需要花时间,所以我们不能心急,要脚踏实地地去慢慢实现。一个大的目标一定是由无数个小目标组成的,我们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就实在慢慢完成我们人生的大目标。

西安翻译学院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致力于大学生就业创业规划与帮助,希望这条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布于 2023-04-21 17:17

罗翔老师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提到:要探究你禀赋之所在(弄清楚你的禀赋是什么),并在你的禀赋中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并且帮助你周围的人(这应该是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之间的一个折中选择)。这比较接近于“专注极致口碑快”的原则。就是发现并专注于你的禀赋,在禀赋之中做到极致,同时注意做好时间管理(尽量的早,尽量的快)、维护好社会关系(家人、朋友、周围的人,乃至于全人类)。

这个逻辑其实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你第一个主要矛盾是弄清楚自己的禀赋所在。也就是认识你自己。

2、在弄清楚自己的禀赋之后,你面临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如何专注、如何做到极致。这个可能是需要持续相当长时间的领域。特别是如何做到极致。

3、你需要兼顾的次要矛盾是时间和社会关系的维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不会是你的主要矛盾,不需要放在第一位考虑,但是也不能忽视其重要性。

发布于 2022-11-14 00:02

职业规划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现在解决方案也已经非常成熟了。

步骤就那么几步:

  • 1、明确职业定位;
  • 2、设定职业目标;
  • 3、职业通道设计;

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其中的职业定位环节了。

什么是职业定位呢?

简而言之,就是明确自己将来要从事工作的具体方向,也就是包含了:

  • 你未来要从事什么行业;
  • 在这个行业从事什么样类型的岗位;
  • 工作所在的城市;
  • 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等等。

所以,其实职业定位就是来解决你未来发展方向问题的。

那具体怎么定位呢?

方法我们在另一个回答里面已经提供了,建议去看看:

职业定位的重点还是:

1、确定自己的个人优势

目的在于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所在,从而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2、选择足够大规模并上行的行业

足够大规模的行业,能够保证你未来的职业天花板比较高;

上行的行业,能够保证你个人进去之后,职业发展的机会会比较多;

3、选择适合自己并相对核心的岗位

职业类型的选择对个人来说也很重要,一个企业核心重要的岗位比较有限,这是保证能够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岗位,所以尽量遵循这个原则来。

其次就是解决职业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在另一篇5000字的干货中,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你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是 @新职语,致力于帮每位职场人,找到热爱一生的事业。

公众号:新职语

发布于 2020-11-06 14:33

关于如何做职业规划,看这一篇就够了!下文中小鹿会分享给大家五种方法,绝对能让你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

1.评估量表—自测量表

自测量表是指建立评测项,以评分、评级的方式得到评测项的对比结果 例:建立职业能力自测表,每种能力有一组5个题目反映,采用“五等评分法”自己进行评定,然后分别计算出自评等级。可以将这份测量表格交给熟悉你的朋友、同事或家人,看看他们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帮助你更加客观的完成这份评测。

2.职业测评工具

职业测评工具有很多(可能会收费),比如:霍兰德职业兴趣评估法、MBTI 测试、Keirsey 在线评估、大五人格测试等等。 下面具介绍一下霍兰德职业兴趣评估法: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霍兰德职业兴趣评估法

社会型(S)

共同特征: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够不断结交新的朋友,从事提供信息、启迪、帮助、培训、开发或治疗等事务,并具备相应能力。如: 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公关人员)。

企业型(E)

共同特征: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抱负。为人务实,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具备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才能,以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如项目经理、销售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律师。

常规型(C)

共同特点: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喜欢关注实际和细节情况,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注意细节、精确度、有系统有条理,具有记录、归档、据特定要求或程序组织数据和文字信息的职业,并具备相应能力。如:秘书、办公室人员、记事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馆管理员、出纳员、打字员、投资分析员。

实际型(R)

共同特点: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典型职业:喜欢使用工具、机器,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对要求具备机械方面才能、体力或从事与物件、机器、工具、运动器材、植物、动物相关的职业有兴趣,并具备相应能力。如:技术性职业(计算机硬件人员、摄影师、制图员、机械装配工),技能性职业(木匠、厨师、技工、修理工、农民、一般劳动)。

调研型(I)

共同特点:思想家而非实干家,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

典型职业: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要求具备智力或分析才能,并将其用于观察、估测、衡量、形成理论、最终解决问题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如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电脑编程人员、医生、系统分析员。

艺术型(A)

共同特点: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

典型职业:喜欢的工作要求具备艺术修养、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直觉,并将其用于语言、行为、声音、颜色和形式的审美、思索和感受,具备相应的能力。不善于事务性工作。如艺术方面(演员、导演、艺术设计师、雕刻家、建筑师、摄影家、广告制作人),音乐方面(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文学方面(小说家、诗人、剧作家)。

上述内容来自 APESK。专业测评请在执业职业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


3.个人商业画布

个人商业画布由制定商业模式的精益画布演变而来,通过它将个人职业信息清晰地进行排列,完成对职场的诊断、选择与规划。

个人商业画布

举个例子:

小鱼今年 26 岁,是一个二手车销售员,有 1 年的工作经验,是家里给找的工作,很稳定,但是由于没有职场导师的指导,缺乏销售技巧,业绩很一般,另外由于线上二手车平台的挤压,线下交易越来越难做。

小鱼想转行为互联网运营,那么他有没有机会呢?小鱼通过个人商业画布的方法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了填写:

最终发现小鱼的能力很适合成为一个“互联网用户运营”。 意愿(时间、资金、精力)+ 能力(文案能力强、会简单排版、有微信群运营经验)+ 人脉(做运营的朋友、课程咨询老师、知乎大 V 博主)+ 学习方法(付费参与课程培训、多做调研与分析、花费休息的时间练习、结交更多人脉)= 具备运营入门水平。

小鱼成为互联网用户运营的优势

4.SWOT 分析法

优劣势分析是自己做出职业选择、学习提升、调整规划的重要步骤,运用 SWOT 分析法,总结环境因素下自身优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指导我们进行职业的选择与规划。

以某海归同学为例:

Perry是一名刚毕业的信息技术专业本科留学生,性格沉稳,喜欢探索研究,求学期间曾在著名的 500 强企业实习。毕业后回到国内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工作,由于不熟悉国内的职业环境,Perry最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

在 SWOT 方法中,SW 指的是内部因素,即从自身情况出发的优劣势分析,但是在以职业规划为目的进行分析时,我们也可以给自己树立参照对象,比如与大多数求职者相比,与自己同专业同学相比,与同事相比……

OT 指的是外部因素,即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威胁。在职业规划时,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外部环境的分析范围,比如已经确定了某个行业,那我们可以只聚焦这个行业的环境分析。

当我们分别完成了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后,将信息汇总起来,会发现,如果在当前外部环境下,有些优势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竞争力,比如“英语能力”、“专业背景”…… 而有些劣势当前并不影响职业发展,如“国内职场经验”……

基于 SWOT 分析,我们可以做什么?

SO:结合优势与机会产生的策略,最佳选择,把握机会

ST:结合优势与威胁产生的策略,尽量保持优势,规避⻛险

WO:结合劣势与机会产生的策略,提升与补缺,抓住机会

WT:当劣势遇到威胁,尽量避免

5.MVP 成长阶梯

MVP是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理解并掌握了它,可以对我们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带来帮助,包括工作计划、任务管理、项目管理、职业规划等等。MVP 的关键特征是:

  • 体现核心价值主张
  • 可以有效的传达给早期利益相关者并得到验证
  • 可以不断循环以满足更大的愿景

传统的思维是自下而上,先解决有无,再逐步精益,而 MVP的思维就是先验证“头部价值”。

再举个例子:

Nancy是一个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她勤奋好学,上进心强,她的主管是一个工作十余年的职场强人,专业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样样精通,Nancy也想迅速成为 这样的人,所以她:
· 列出了十多项能力提升计划,希望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 早上学英语、打卡、晚上上网课...,把业余时间都填满
· 平均分配每一项学习时间
· 许多学习在工作中没有实践的机会

我们看到很多成功的大神们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实际上只看到别人当前状态(早已解决了0到1的过程),不能认清自己当下现状,这时候就需要用 MVP 的思路来分析了:

可以用坐标法快速验证自己的能力提升计划:

重要性: 满足核心目标,解决核心问题,能产生有价值的结果

可行性: 实现成本低,实现难度小,可获取额外帮助,容易验证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最后,还是一个福利,对于现在还在迷茫的同学,小鹿推荐两个训练营,是 @马力在知群老师举办的职场训练营产品设计训练营,专门帮助零基础想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同学。

里边有很多内容是他原本为清华、北邮、阿里、华为、创新工场等多家知名高校和企业讲的课程。

马力老师在清华上课

现在开放给大家,大家可以免费报名参加:

职场训练营

训练营里有一线专家老师亲自直播授课,结合腾讯、阿里等一线大公司的工作方法。

1、5 天职场训练营里包括帮你从 0- 1 构建个发展成长体系、找到个人定位;

2、教你结构化思维、数据思维、沟通和协作能力、个人项目管理、时间管理等职场能力体系的搭建;

3、5 天帮助你提升核心竞争力,突破职业瓶颈升职加薪。

产品设计训练营

训练营里包含专家直播课和几十节精品课,专门为零基础入门、跨专业转行、野路子提升的同学开设。

1、产品设计训练营 5 天全面了解产品经理、设计师能力模型、成长路径,构建产品器、道、术底层认知框架 ;

2、带你看清行业趋势,分析自我优劣势;

3、对标大厂要求,讲透腾讯、阿里、携程等实战项目的从 0 到 1 。

如果你想转行成为产品经理、UX 交互设计师、UI(全链路设计师)、运营,千万别错过

知群的训练营已经举办了 60 多期,帮助近 10 万人了解互联网行业,找到职业方向。现在认真学习可以获得包含 100+ 产品设计知识点的能力地图。

报名地址(在报名页面中可以选择同时参加职场训练营和产品设计训练营):

记得认真填写申请表,领课入口在表单最后

编辑于 2021-01-11 17:48

职业咨询到底有没有用?关键就是看来访者(客户)想不想真的做出改变。



职业咨询是不是有效果?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必须先判断出到底是通用能力出现瓶颈,还是客户的专业技能达不到更高岗位的要求。

通用能力更强,专业技能提升就越快。月薪3万以下的工作,根本没有绝对的专业技能无法实现这一说法,因为个人的通用能力和职业蓝图不清,导致职业规划失败的结果,更多!

通用能力常见的就是情商,沟通能力,坚持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执行力。

当然,如果是你在国企/央企/公务员等体制内,晋升最关键的既不是985学历,更不是通用能力,是正致资源。你得低头。这是家族资源,真的干不过。所以一旦来访者是体制内的员工,我问的最多是”你有什么资源,才能办多大事“,


愿不愿意做出改变,并且落实到行动,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试错成本。越早生涯规划,试错成本越低











目前国内的职业咨询机构基本可以分为4大类,服务对象都不同:

1,政府公益性的职业指导服务部门。

2,盈利性的专业服务机构。这是目前职业咨询行业的主力军,也是发展最快的。收费比较贵,但是效果很好,主要是因为付费的客户基本都想提升现状,有行动,咨询才有意义。

3,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各个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也都有职业指导师、职业咨询师针对本校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服务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但多是大型讲座,一对一咨询,非常少。


4,一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职业咨询部门。这些部门在从事人才中介、猎头等业务的同时兼带一些咨询服务。服务对象主要为中高级的跳槽、求职人士。不用求职人士付费,有企业买单。


一个年轻人,想找一份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工作。

规划师问他:“那么,你的理想职业是什么呢?”年轻人皱起眉头说:“我也说不太清楚,我还从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只知道现在的工作不是我最理想的。”

规划师接着问:“那么你的爱好和特长是什么呢?”年轻人口答说:“我也不知道,这一点我也从没有仔细考虑过。我就是不知道我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所以才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因为我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规划师笑笑说:“我想你确实应该好好考虑考虑了,你不知道你想去哪里,你不知道你喜欢做什么,也不知道你到底能做什么,只是不停地做,不停地奔波,却抓不住问题的关键。

你现在的挫折感、烦躁感以及你的迷茫,都是因为你没有明确的方向所致。如果你真的想做点什么的话,那么,现在你必须拿定主意,才能开始新的人生。”

许多年轻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总是遇到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一个良好的规划与明确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所以找不对路,即使有了工作业绩也是平平。他们不了解自己能够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所以在不停地变换。对于每一份工作,他们几乎都是一开始时雄心勃勃,充满了玫瑰般的梦想,但是没过多久,就变得沮丧,甚至可能失去努力实现梦想的信心和勇气。


目前“生涯规划”等工作,没有国家类的执业认证。


大陆的生涯规划师/咨询师/督导师【找目标/找心理效能】,职业规划师/咨询师/督导师【找职业】,学业规划师/咨询师/督导师【提分】,家庭教育规划师/咨询师/督导师【家庭教育/家庭氛围】,高考报考/考研/就业规划师/咨询师/督导师【各类高报、考研、留学、学历钻空子】,以上都是相关度比较大的职业。


职业规划师,是干什么的。

来个案例










至于“生涯规划”等职业,有没有用?

简单一句话,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重视。经济衰落的地区,认为是从业者都是骗子。

现在国内的生涯规划,极大偏心理学基础,偏向的是内生涯探索。至于外生涯的探索,穷人是没有生涯外探索意识的,宁愿反复花钱补课,无法提分,就直接判定自己的孩子不努力、资质不行等等,没有去继续找根本原因。

本质上,就是试错成本。天朝通常最羡慕的不是收入高,而是有一个一眼看到底的体制内工作,一生无忧。

所以生涯规划不规划,是不是真的在社会靠自己找工作,很多家长认为无所谓。考公务员考3次,考研考3次,常常会被认为“懂事且孝顺,这孩子长大了”

当然,首先是学生本人也认为,父母没法帮助自己安排最好的工作,因为父母也没有资源,那就躺平吧

学校单方面的努力,也无济于事。





这里要注意,生涯规划师,天天讲“到底选一个喜欢的,还是有发展的,不要只盯着这个专业好不好就业。”这种空头大谈特谈,少讲点。生涯规划师基本上,讲不清楚一个专业基本的发展路径。

大霍兰德、小霍兰德,先给区分好把。

从全球公认的生涯教育最好的国家,瑞典来看,生涯规划需要两代人才能配备全体系的从业者,需要40年才有可能得到重视。



“生涯规划”,生涯到底能不能规划?

我们最熟悉的,心理学领域的,罗杰斯,他是心理学家,一开始他爸想让他做农场主的富二代,他就是通过“游学”“交换生”这种生涯规划的活动,改变一生。








不吹不黑,现在90后00后,你们买完房子,还背着多少钱的债?还有钱送孩子去国外交换吗?

别忘了,罗杰斯因为生涯规划改变一生的事情,发生在100多年前,也不是因为上了高中所谓生涯规划课 ,就能解决的。


有空的时候,关注下,大学中,生涯教育相关老师的待遇问题,现在除了顶尖985.211,剩下的生涯老师基本都是年龄比较大、或者年龄非常小、没有在校园外工作过的边缘老师担任吧,课时费低到40元/课时,你说,除了让学生天天用到梦空间、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慕课这些APP的刷观看时长之外,就是你糊弄我,我糊弄你。







国外的生涯教育的普及,范式都在上面了,国内基于德尔菲法调查的生涯导师专业能力,也都做了各种教育部、人社部立项,证明是成功的。

但是,学生实在太多了,一个测评几百人同时去测,然后呢,没人去给学生一对一解读他的测评结果,没有这么多生涯咨询师啊,最本质还是成本的问题,没有这么多经费。

有空的时候,再去看看市面上大学官方版本的生涯规划书,内容几乎重合、甚至改个书名、连目录都懒得改了。

这么一大批的书除了让学生买,没有一本书明确讲清楚“计算机怎么就业”“金融怎么就业”,热门专业一个专业都讲不清楚,更何谈冷门专业??让职业培训机构笑死?为什么人家有底气收2万3万,甚至让学生自己贷款交培训费?你就只能免费、靠情怀给学生做生涯咨询?

只会理论不行,无法落地。天天讲“选择一个喜欢的、还是擅长的专业?”这种生涯决策的范式,意义何在?用一套话术“生涯需要你来探索,,,”

哎。也是真像生涯从业者说的,我们不关注具体的生涯路径,因为我们要有格局。

哦还有个事,全球生涯规划师、美帝生涯规划督导师、英国皇家生涯咨询师,我还差一个宇宙生涯规划师,谁来发证?证书经济盛行,钱赚足了。然后呢?


觉得不靠谱,那就自己学。我把一些经验汇总了。全部偏向于“生涯规划”的外探索。

当下,就业是最重要的。哪怕被嘲笑为“脚疼医脚”。



我是做考研咨询和就业咨询的,针对大三、大四、研二、研三的学生,写了专门的文章。

文章中涉及到的就业部分,对于高考报考的同学,很实用。

把大部分接触非常多的专业,考研和就业都做了深度汇总,每篇文末几百个院校的分数是【考研分数】、【保研目录】、【博士招生目录】等,这个和高考报考无关!!!别看错了!






多找当地高考报考的老师



你要觉得自己行,那就收集资料,自己填。




过来人的意见,可以参考

现在将答疑链接汇总如下:

1、经、管、法、文、史、语言




2、工科等其他

编辑于 2023-03-30 20:35

职业规划不论哪种方法论,核心都是这4步,缺一不可。

第一步:对自我“职业观、性格和兴趣”的分析

  1. 以MBTI测评为辅助,用测评结果中EI/SN/TF/JP四个维度的倾向度,为之后“行业分析”环节找出适合的具体职业类型提供判断依据。
  2. 以下图为代表的工具对“职业观”做评估,基于现阶段认知对今后工作中真正“想要的+愿意且能付出的”做定位,这被我称之为“职业定位之锚”,也是目前市场上100%的职场迷茫人士的问题根源,换句话说,就是“想要什么和能付出什么之间的不平衡”。
  3. 评估自己表象的兴趣(形式)及原因(真正喜欢的原因是因为兴趣可以实现什么?)
职业观测评 陈思炜原创

第二步:对“能力、技能、教育、人脉、家庭支持”的分析

这是自我的第二步,其实也是可行性分析的第一步,职业定位脱离了可行性分析是万万不能的。

所谓可行性分析的第一步,指的是通过对自己在这几个维度的评估,为接下来“行业分析”环节找出适合的具体职业类型提供判断依据。


这里举两个例子:

以能力为例:

比如数学、编程类不具备高天赋的情况下,我们一般都强烈建议在之后“行业分析”做职业定位的时候将“中台高级技术性岗位”中除“财务、法律”类的职业全部排除。

关于“中台高级技术性岗位”,我按“工作中频繁运营高阶的数学、编程、法律、财务和其他学科知识”分为五类,具体可以参考: 【职业规划之】为何很多人不愿做后台工作?——一文带你分清「前中后台」(各行业通用) (这篇是我们的职业规划咨询前要求学员必读的,强烈推荐。)


以人脉为例:

我们在不同性质的平台,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有的平台更看内部关系,而有的平台更看各人能力。

在“行业分析”过程中我们以此为逻辑,根据人脉来判断自己与各性质的平台或组织的匹配度。


第三步:对“平台、职能、行业、展业模式”维度的行业分析

具体来说,根据我们研发的定位模型图(如下),要从4个维度逐一来对特定职业的匹配度做分析,并结合以上两步获得的信息来对各维度的可选项做筛选。

过程中,先排除与之前两步的条件相矛盾的,再对留下的选项通过对比进行评估匹配度的高低。

最终得出相对更匹配的一项或几项具体的职业类型。


比如在“职能”维度,想要“高的职业成长性”,那么可以排除“后台性质职业”。

关于“后台性质职业”,可以参考:具体可以参考: 【职业规划之】为何很多人不愿做后台工作?——一文带你分清「前中后台」(各行业通用)
【职业规划之】四维定位模型(综合版) 陈思炜原创

职业定位模型图(综合版)的四个维度包括:

  1. 平台(国际、国家、社会、市场)
  2. 职能(及子职能)
  3. 行业(及细分)
  4. 模式(即服务对象和方式)


再找到以上综合版模型图中相对匹配的职业后,还要根据细化版的模型来做进一步的细分定位。

比如,针对在定位于“职能”维度“服务”+“行业”维度“教育”的情况,使用下图为工具:

【职业规划之】四维定位模型 教育行业 陈思炜原创

通过以上教育定位模型,最终找出的定位应当是比如:

体制外+民营企业+教育行业+专业教育行业+服务大学生群体+英语四六级考试+培训师+大班为主


这可能是我们定位出的一个匹配度较高的选项,很多情况下能得出的推荐定位职业可能多于1种,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助其在完成此次定位后通过组合方案对目前已有的“小几个”目标职业做出进一步的筛选和聚焦。


第四步:基于前三步得出的职业定位做针对性职业规划

第四步基于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可行性分析,对接下来如何实现所定位的职业目标做出规划。(第三步同时也是行业分析)


其实职业规划到了这步就简单不少了,因为能将茫茫数以万计的职业类型压缩聚焦至特定的某个或某几个,接下来就是明确具体职业对人的要求,然后针对性地安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在接下来有限的时间内去逐步满足这些要求即可。


这里,篇幅和行文逻辑上缘故,暂不展开这点。


以上,我把职业规划的4步做了主线逻辑的说明,再总结一下,包括:

  • 第一步:对自我“职业观、性格和兴趣”的分析
  • 第二步:对“能力、技能、教育、人脉、家庭支持”的分析
  • 第三步:对“平台、职能、行业、展业模式”维度的行业分析
  • 第四步:基于前三步得出的职业定位做针对性职业规划

以下,针对上述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感兴趣的,我给出具体的推荐文章列表:

  1. 【2020更新版】职业规划方法论(必读)「附」专栏百篇文章导航目录
  2. 【精】本科应届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全文23474字,宜深度阅读)
  3. 【职业规划之】为何很多人不愿做后台工作?——一文带你分清「前中后台」(各行业通用)
  4. 【精】木桶原理?对职业发展而言,该遵循短板理论还是长板理论?
  5. “先就业再择业”到底靠不靠谱?
  6. 【精】职业发展的「循序渐进」和职业生涯的「死亡三角」理论
  7. 【实习】大学生生涯发展(一)——实习该不该做&该怎么做?
  8. 【求职】从高效社交到理想工作(一)社交的意义远不止求职
  9. 百年一遇最难就业季,本科应届生出路几何?
  10. 落榜率98.88%?你还考公务员吗?


本文作者:陈思炜
  • 国际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领域全国资深专家,10年+行业经验,7年+创业经验
  • 中国民主促进会最年轻入会会员之一、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会员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学院杰出校友,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特聘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外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
  • 欧美同学会&青年委员会会员、“留学人员进校园讲师团”特聘讲师
  • 畅销书《方向的力量:商科职业规划》作者(2014首版,2018修订版)
  • 曾全职供职于迪拜主权财富基金-迪拜世界资本(PE-私募股权投资)
  • 曾全职供职于欧洲最大投行&全球九大投行-瑞士银行(UBS)
  • 知乎特聘专栏作家、荔枝微课“知己职彼”专栏主理人(原创音频课程第一发布平台)、“在行”首批百单行家&2018年度行家 (1对1职业规划咨询预约平台)


❤️创作不易,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想请你帮我做3件事:

  • 点一下「赞同」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个内容
  • 关注 我的专栏持续关注职业规划与发展、出国留学等优质内容
发布于 2021-01-30 11:12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职业定位不当会影响我们一生的命运,所以我们在进入职场之前,最好先认真分析自己,不要盲目地进入,痛苦地工作,最后失败地退出,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有可能失去更多成功的机会。

很多人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却茫然不知所措,虽然做过很多工作,却没有一份让自己称心如意,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给自己做一个好的职业规划。

所以,我们要想在职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就必须慎重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工作,你才会在工作上取得突出的成绩。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建议我们采取一些措施,试着找到兴趣并且将其与工作结合起来,尽可能地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首先,通过自己的技能和兴趣找出感兴趣的专业

给自己留出一些真正能够单独集中精神思考的时间,问自己几个明确的问题——问题的明确性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要问问自己:“我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欢做什么?什么职业可以同时发挥我的技能和兴趣,同时为人们创造价值?”

在这里你一定要注意,“创造价值”这个问题十分关键。

既然我们要找一份符合兴趣的职业,那我们的目的就是赚取薪酬、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样对自己合理地提问,你就会找到一条通过兴趣来赚钱的途经。

第二,列下自己拥有的技能和兴趣清单

找一张纸或者建一个文档,分两列写下我们拥有的技能和兴趣。

这里的技能包括任何技能,可以是特定领域的知识,也可以是种无形的天赋,比如编程、制作网页、说话、打字、做演讲,甚至开玩笑、吹口哨;

而我们的兴趣,则是我们脑海中存在的任何东西,可以是动物、发型、衣服、篮球、照顾小孩、助人为乐、韩剧、太极拳、汽车等等,只要是你感兴趣的。

坐下来,慢慢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找到答案。

在列完之后,认真审视这张写着我们技能和兴趣的纸,我们很快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了。

第三,坚信自己必将找到答案

人的身体里有一种自我放弃的机制,一旦我们意识到一件事情可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未必能得到结果时,大脑就会提醒我们放弃。

所以要找到我们的兴趣点,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坚信“一定能找到答案”。

我们不妨把寻找答案的过程想象成“去北京”,我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也可以选择旅游大巴或者是步行,无论怎么说,我们总能到达北京,同样,我们也总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最适合我们的工作。

最后,只有我们正确地审视自己,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一定可以在职场中大放异彩。

编辑于 2023-02-10 21:46

面试时,面试官似乎总是会提出一个问题: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或许感到茫然和迷惑:职业规划难道不是我个人的问题吗?和这个工作有什么联系吗?

其实不然。通过你的职业规划,面试官能在一定程度了解到你的稳定性,确定你是否愿意长久从事这个职业并发展进步。

虽然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但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所面对的权衡取舍、抱负以及压力却是异常的相似。

现在对未来很迷茫,要如何做直接规划?

先来个彩蛋:

本公司目前在招聘一些大数据分析师,我们欢迎所有对数据分析感兴趣的人来试试,符合条件的可以投递简历(可培养!!!)投递方式见下方,更多岗位信息关注本公司公众号,欢迎主动与我们联系。(1、签订正式合同、五险一金;2、须本科及以上学历(优秀者可放宽条件);3、无经验者有项目经理带;4、在京工作一年后要求回当地的工作的,可申请调回当地省会城市的分公司或合作企业工作;5、每日简历投递量非常大,欢迎主动与我们联系!!

有数据表明,

  • 现在43%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
  • 另外46%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方法、步骤等仅有模糊的认识,个人规划也不明确;
  • 只有11%的大学生有比较明确的规划设计。
  • 一份针对大一新生的调查问卷显示,有4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毕业时候的事情,现在不用考虑。

由此可见,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职业规划为何物,更别提给自己做职业规划了。等到自己需要找工作,或者找完工作发现自己不适合时,就病急乱投医,在网上找各种问答和文章看。可网上的信息碎片化,不完整。职业规划是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有效判断,如果只偏向某一因素做决定,很可能越规划越偏。

第一步:认识自己

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规划,首先第一个前提要先了解自己。

自我认知分别是:认识自己,认可自己,发挥自己,发展自己。

  • 认识自己;是一个详细分析自己的过程,从性格到专业,到兴趣,到价值观等等。
  • 认可自己;首先要学会接受和欣赏自己,不管是好的还是不足的,它都是自我的一部分。
  • 发挥自己;是优先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发挥优势会比弥补自己的不足来得容易得多。
  • 发展自己;扩充自我边界的过程,让自己更多的尝试和探讨未知的领域。

第二步:认识行业

对自我有了清楚的认知之后,我们开始尝试去了解和认识行业,行业的分类有很多。

大体上我们可以分成几类:基础型行业,服务型行业,新兴行业。

  • 什么是基础型行业呢?比如建筑,能源,通信,房地产,银行……
  • 什么是服务型行业?有投资,证券,法律,财会,娱乐休闲,教育……
  • 什么是新兴行业?像电商,新媒体,人工智能……

基础型的行业;相对来说发展会比较稳定,但必须要去了解行业是属于发展期、成熟期或者是衰落期。不然很容易在几年之后个人的发展就会遇到瓶颈和天花板。

对于服务型的行业来说;比如律师,会计,医生,人力资源等,都是本身专业性比较强的,都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做的越久就越值钱,要想办法发展成领域的专家。

对于新兴行业来说;最近这些年发展特别快,特别是共享经济启动之后,代驾,外卖,跑腿,电商等,催生了很多新的工作机会。这类型的行业来说,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演变的也非常快,所以个人的能力进步也会非常快。

总而言之一句话,通过总结自己的学历、已经储备的技能、天赋、之前的履历、人脉等信息,挖掘优势,之后遵循擅长原则,进一步缩小职业规划的选择范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行业以及岗位。

毕淑敏曾经说过:

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趁现在大家还年轻,不如沉下来好好对自己做一次职业的梳理,让就业的主动权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发布于 2023-04-21 17:46